本报讯(记者 刘姚尧)8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21年全面实施禁渔以来,陕西省把长江十年禁渔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禁捕政策、禁渔管理、监管能力、社会保障、资源保护等5方面建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
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勤联动,紧盯捕捞、运输、加工、销售各环节,全链条打击。健全跨省、跨市、跨县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开展“四清四无”回头看专项行动。三年来,陕西省共开展执法巡查16546次,其中,联合执法2563次,出动执法人员4925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5596辆次、出动执法船艇1325艘次,水上巡查22200公里,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查办涉渔案件618起,移交司法138案157人,公安部门侦办涉渔案件277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05名,收缴渔获物 1300余公斤,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涉渔案件78件,清理“三无”船舶4551艘、清理违规网具18.4万顶,“三无”船舶、违规网具基本实现了去存量、遏增量、控变量、清乱象。
涉及禁捕工作的4市31个县(市、区、管委会)均成立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或渔政执法大队,配备专职渔政执法人员206名。在重点水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宝鸡、汉中、安康、商洛4市共设置视频监控点位168个,覆盖汉江、嘉陵江、丹江及10个保护区等水域岸线478公里。全省长江流域有渔政执法船艇11艘,执法车辆36辆,无人机46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方案,涉“三无”船舶家庭891户2044人逐户逐人建立跟踪档案,“一人一档”跟踪保障退捕渔民115人,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有就业意愿的980人全部实现就业创业,免费就业培训200人次。全方位开展禁渔政策宣传,三年来共发布典型案例58个,在国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374次、省部级以下媒体(含传统媒体和网站)宣传报道1422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8万份,通过微信、短信等发送禁捕信息9000万余条。
2023年比2022年监测到的鱼类品种增加了15种。对25个涉渔工程开展了两轮次专项执法检查,督促落实生态补偿资金720万元。三年来,陕西省累计放流经济鱼类2000余万尾,珍稀濒危水生动物8万余尾。统筹285万元全面提升长江流域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功能,争取37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实施大鲵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长江流域旗舰物种川陕哲罗鲑保种项目和安康渔政执法预警系统建设等项目,加大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