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更好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功能

2024-08-14 16:10:36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更好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功能

据报道,近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5所北京市属高校的11家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为学生搭建感受文化、了解历史、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大学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普及,对促进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意义,无疑值得肯定和点赞。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中丰富的历史文物、科学展品、艺术品等资源,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课本之外的重要学习材料,能够极大地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引导他们走出课堂,走进更广阔的知识世界。开展博物馆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脉络,增强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理解和认同。这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教育部在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时,也特别注重将中国文化遗产、博物馆教育要求融入其中。近年来,越来越多与博物馆有关的情境化试题出现在各个学科的中高考试卷中,也体现了鲜明的导向。

参观博物馆需要学生运用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来解读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和开阔视野。在历史文化博物馆,学生们真切感受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现代社会的繁荣,每一次参观都会让他们对历史有更深的感触。科技馆里,他们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无论是物理的奇妙、化学的变化还是生物的奥秘,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对世界的好奇心得到激发和满足。而美术馆则带给他们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绘画的色彩、雕塑的形态、建筑的风格,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不仅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还通过展览、教育等方式将这些宝贵资源背后的信息传递给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让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需要博物馆和学校携手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不断丰富博物馆教育内容。比如,通过设置互动展览和实践活动,鼓励青少年动手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利用游戏化的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搭建沉浸式场景,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和文化。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青少年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未来,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还可探索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和活动,让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实现更紧密结合,使博物馆课程常态化。

目前,我国博物馆建设水平和开放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实,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处街巷,都可以成为历史的载体,成为广义上的博物馆。要进一步整合博物馆资源,加大建设和开放力度,让中小学生在这个场域进行更广义上的学习,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收获成长。

(作者:于晓冰,系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