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汪忠良)时值初秋,紫阳县向阳镇烤烟已全面进入烘烤“黄金期”。一垄垄烟地里、一座座烤房内外,处处都是烟农采摘赶“烤”忙碌的身影。
在向阳镇鸡鸣村村民张良权烤烟种植基地,成片的烤烟紧密相连,厚实的烟叶随风摇曳,烟农们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有条不紊地进行采摘、捆扎、搬运、装车。
张良权作为鸡鸣村种烟大户,凭借多年积累的种烟经验和吃苦精神,从起初的20亩发展到现在的100亩,不仅让家人通过种植烤烟过上了幸福生活,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务工增收。“上半年雨水相对偏少,虽然给大田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但在烟站技术员和镇村干部的精心指导下,今年的烟叶长势喜人。目前,烟叶已进入烘烤阶段,再辛苦也值得。”张良权高兴地说道。
连日来,张良权一家人抢抓天气晴好有利条件,一边忙着采摘运输,一边分叶编杆、上架烘烤……按照烤烟技术员的指导,张良权将已经夹好的烟叶均匀地上架放好。“预计今年收入能达40万元,明年我还会继续种烤烟。”张良权说道。
“烤烟和其他产业不一样,起垄、覆膜、移栽、管理、采摘、烘烤等各个阶段都需要用工,尤其烟叶即将成熟进入烘烤阶段,更是需要大量工人。我家不种烤烟,我帮种烟户采摘、烘烤、分级,一天有100多块钱,每个月挣的钱够日常开销,我很知足。”正在忙着拣烟的陈家芳开心地说道。
“烤烟每个过程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都不同。因此,县烟站下派了技术员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指导,确保每一片烟叶的质量和色泽。”紫阳烟站技术员说道。
在烟叶烘烤前期,向阳镇对全镇的烤烟炉开展了全面排查维修,并对所有烤烟用电线路进行了详细检修。同时,组织镇村党员干部下沉到田间地头,为烟农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在采摘烟叶的时候,每户烟农要用10多个劳动力,都是本镇群众务工,这季总用工2000多个,群众务工总收入20多万元。”向阳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张凤鸣说道。
据了解,烤烟作为向阳镇支柱性产业,全镇上下紧盯群众增收、集体壮大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引导和鼓励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烤烟种植,并在各个环节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促进烤烟生产提质增效,让烤烟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色产业”。全镇2024年发展烤烟500亩,预计年产值200万元,年带动2000余人(次)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