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先行,乡村要发展,文化是关键。商南县城关街道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抓手,以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为契机,持续完善设施设备,提升服务效能,丰富文化活动,用心用情打好基层“文化牌”,不断激活文化“软实力”,逐步提升乡村“精气神”。
夯实文化阵地建设,乡村振兴“强底气”。近年来,城关街道按照“五有”标准,持续加大投入,先后配套建成多功能厅(培训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设备器材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共享周边的文化大广场、体育场等各类文化阵地。同时建设完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5个,体育健身活动场所40个,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4个,农家书屋25个,全街道共有图书储藏量10.5万余册。按标准打造了金福湾社区、任家沟社区、东兴社区3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不断提升和完善,全面夯实文化振兴基础。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乡村振兴“聚人气”。坚持文化为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突出常态长效、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全力推动辖区公共文化服务扩面提质,让群众生活“活”起来、精神乐起来,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升起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多方力量,围绕群众需求,推行“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精准文化配送模式,开展家庭教育基层巡讲、文化科技下乡、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让文化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精准送达。结合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和乡村振兴、“四城联创”“四大名城”建设等重要工作,组织开展迎新春闹元宵、庆七一、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文化活动近500场次。通过宣传栏、微信、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公示公告文化服务内容、推送文化服务信息,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真正把文化“大餐”送到乡村、送进群众心里,用文化的滋养、文明的熏陶去培育乡村良好的乡风,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三治滋养文明乡风,乡村振兴“添活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三治融合”,统筹推动乡村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建强用好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文学艺术、科学普及、教育服务、社会慈善、法律普及、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开展“好公婆”“好儿媳”“五美庭院”“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群众,引导群众积极向先进看齐,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切实用榜样的力量,带动群众见贤思齐,释放强大正能量,激发共建共治共享新活力。下一步,城关街道将聚力文化建设,持续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