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况东霞)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金融机构面临的业务环境和风险挑战日益复杂,近年来,汉阴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强审理念,积极探索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面升级,旨在提高审计效率、保障审计质量,为实现稳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加大模型运用,提升审计精准度。针对业务流程中的潜在风险点,构建多层级监测分析审计模型体系,2024年,该行运用已投产的500个审计模型,开展按月非现场审计12次,全方位筛查全行业务数据,对模型提取的50000余条疑点信息进行了验证分析,全年发送风险提示31份,纠正业务偏差153笔。通过模型运用,针对经营数据异常变动及业务流程中的典型性、倾向性问题进行专项核查,及时发现风险信息,揭示潜在重大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提升了审计的精准性。
推进大数据审计,实现常态化监测。2024年该行共实施了审计项目22项,审计内容涵盖财务、信贷、电银、合规、风险等多个方面,确保全行业务和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均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系统大数据筛选、挖掘,推动审计由传统的抽样、翻阅资料方式向大数据常态化远程监测方向转变。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对信贷资金流向、员工账户监测、关键经营指标比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问题,前置审计监督关口,提升监督的时效性。
优化审计系统,为审计全覆盖提供技术支撑。自2016年审计系统投入使用以来,该行稽核审计工作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管理。通过对审计系统持续优化和深入运用,实现审计项目工作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强化制度落实,减少人为主观操作风险,达到了规范操作、科学管理的目的。同时,通过审计系统整改台账管理和热力图功能实现了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风险精准画像和问题备案功能,聚焦审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全力实现对重点业务、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下一步,汉阴农商银行将持续运用信息科技助力审计工作质量和效能双提升, 增强审计质效,促进合规经营,以更加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保障全行业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