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读四年级的女儿聊起学校营养餐时,女儿告诉我,学校营养餐不好吃,不想吃了。我问她是菜少?还是米饭不好?半天她也没给我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撅着小嘴不发声,好像还受了很大的委屈一样。最后我通过妻子了解到:学校营养餐三菜一汤(一荤两素外加一道不错的汤)主食是米饭,有时还是馒头。这么好的饭菜,孩子都吃不下、吃不惯、吃的不想吃了?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上初中时的情形。
1999年9月,我考到顺宁中学读初一。顺宁中学是一所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是连在一起的,大约有七八百学生。学校的教学楼、食堂、宿舍都极其简陋,教学楼是两栋二层小楼,小学、初中各占一栋。食堂是两间大瓦房,那会哪有食堂,食堂只不过是做饭的灶房罢了!
每到新学期开学报名时,家长们要到学校灶上给孩子们交粮(学校只收小米)。一个学生一学期交多少多少斤小米,学校管灶老师都在本本上记着呢。交完粮以后,学生到管灶老师处报年级、班级、姓名,领取相应的粮票。一个学生还得给灶上交二斤黄芥油哩!
学校早上上两节课后大约9点左右灶上开饭,吃的是啥?吃的是当时最有营养的、最养人的、陕北独有的小米饭。一天三顿,顿顿小米饭,从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到放假的那一天,没有一顿是不一样的!
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便像出了羊圈的羊一样,一窝蜂似的奔跑着冲向了学校的灶房,排队打饭。打好以后端到宿舍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碎菜“就”着小米饭吃。学生娃娃们有碎菜绝不会吃灶上的洋芋糊糊菜,因为小米饭上一倒洋芋糊糊菜就往上来漂“米虫”了!等过了星期三以后家里带的碎菜基本上也“消灭”的一干二净了,只好硬着头皮打上一点所谓的菜——洋芋糊糊了。
学校灶上的菜是熬洋芋糊糊,灶上的洋芋从来都不削皮,大师傅把洋芋直接剁碎丢到大锅里熬,熬烂了以后撒一把盐,滴上几滴学生交的黄芥油。小米饭的标配洋芋糊糊菜就出锅了!有了这个菜敢比光吃甜米饭强多了嘛!
吃的一直就这么差,住的更不必说了。就连现在大型养猪厂里的猪圈都比我们那个时候的宿舍要干净多了。我们当时的宿舍是陕北典型的石窑洞,里面是上下两层大通铺,一孔窑洞住二十几个娃娃,半夜你都不敢起来上厕所,因为回来你就没位置了。男生不讲卫生,宿舍里面气味混浊,卫生极差,床板下面擀面皮袋子、麻辣条袋子、方便面袋子……各式各样的垃圾一堆一堆的。有些同学居然还尿床了!记得我们当时的班主任是刚调来的一个年轻女老师,晚上来宿舍查宿都是呕吐着从我们宿舍出去的。
虽然我们那一代人(80后)生活是艰苦的,但是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知识改变命运)、体魄是强健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志向也是远大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文/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