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现在产业园里有多少中药品种,销售渠道咋样,能带动多少群众就业?”
“一亩金银花的产量是多少,一公斤能卖多少钱?”
……
2月21日上午,在办公室整理完相关资料,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昝林森便马不停蹄赶到杨凌金山科技产业园,开始了一天的调研工作。
“要做接地气的委员,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和一线的声音。这样提出的提案才更务实、更管用。”昝林森说。
当天,除了在杨凌金山科技产业园调研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昝林森还来到武功县武功镇二水寺村、杨凌秦薯种业有限公司、杨凌绿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实地察看作物生长情况,详细了解企业市场前景,和大家一同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中,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昝林森建议,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继续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农户的合作,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共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昝林森说,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而言,受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我省农产品产业结构有待升级,稳产保供基础和产业效益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改变这种现状,还需要国家有关部委在相关项目安排上优先布局,通过政策措施倾斜支持,持续振兴特色产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培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加快陕西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昝林森表示。
2024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昝林森主要围绕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调研,主动倾听群众关切,集思广益,提交提案建议、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信息近30件。
建议实,“回声”就响。去年全国两会上,昝林森提交的13件提案均得到有关部委的答复,所提建议绝大多数得到采纳和落实,部分意见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参考。
“提案的办复激励我不断发现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从而提出精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昝林森说,“深耕农林,当好群众‘代言人’。今年全国两会,我将继续关注农业领域,重点围绕农业经营模式转型、提升黄土高原粮食产能、设立旱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屈荔鹏
记者手记
调查之后底气足
临近全国两会,昝林森变得更加忙碌,他“身”入基层,“心”至群众,只为让手中的提案更有分量、更具说服力。
在昝林森看来,政协委员的职责不仅仅是坐在会议室里讨论问题,更重要的是走近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一年来,他频繁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的声音,记录群众的诉求。
“没有调查,说话就没有底气。”这是昝林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提出的每一项提案都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旨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行业发展。从生态空间治理到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从乡村振兴到生态文明建设,他的提案涵盖了多个重点领域,体现了他对国家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深耕农林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昝林森用行动诠释着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践行着“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如他所说:“唯有热爱,才会无怨无悔、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