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铜川王益:执笔“千万工程”,书写乡村振兴“高分卷”

2025-07-08 15:36:23 来源:西北在线

今年以来,王益区黄堡镇新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发展理念,务实工作举措,聚焦“党建引领+生态赋能+产业振兴+乡村治理”多个重点领域,交出了一份属于新村特色的高分答卷。

执“千万工程”之笔,以“党建引领”为“本色”,铺就“红领变革”底色。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新村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理论学习与业务指导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和党员管理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与推动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融会贯通学,切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今年以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次,参加党员70余人次;组织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4次,参训党员80人次,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经验和成效、讲实例,不断丰富党员教育载体。

执“千万工程”之笔,以“生态赋能”为“气色”,勾勒“绿色变革”轮廓。

做优主体风貌,彰显“宜居”魅力,塑造绿水青山带笑颜的美丽乡村。坚持“改厕所、通管道、美巷道”三步走工作思路,发放卫生厕所宣传彩页485份,摸排户厕368座,累计整改“问题户厕”23座,新建排污管道1.3公里,从源头减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3次,人居环境整治问题6处,开展“种花植绿、扮靓乡村”活动1次,打造小花园5处,擦亮乡村颜色,争取“白改黑”升级改造提升项目4.3公里,努力实现各组人居环境同步提升的目标。创新绿色机制,擦亮乡村底色,提升创新“262”人居环境工作机制(选20%示范户树标杆,帮60%提升户补短板,对20%后进户重点整治),创新制定“门前三包”长效机制,使乡村更加干净、整洁、美丽,充分彰显秦风益韵。

执“千万工程”之笔,以“产业振兴”为“特色”,描绘“蓝海变革”景象。

积极探索“一支部一产业”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一产稳粮仓,村集体整合闲置土地200余亩种植“铜麦6号”,粮食产量稳增,在建高标准农田600亩,实现一年两收,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二产增效益,依托现有种植产业基础,成立铜川旺之农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面粉、五谷杂粮、菜籽油等农产品,采取劳务用工、签订收购协议、分红等模式带动群众增收。三产添活力,着力打造王益区黄堡镇新村研学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投资500万元,占地58000㎡,建设周期三年(2025-2027),项目包含7项实操体验场地(大棚种植、萌宠乐园、昆虫标本博物馆、建设温室、手工区、农具区、露营区)与1项外出交流学习项目,同时承接1000人开展研学、团建活动,该项目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带动50余名劳动力务工,对于推动耀州窑历史文化的广泛宣传和耀瓷小镇研学功能提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耀瓷文化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耀州窑文化基地经济发展“追赶超越”和深度转型,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执“千万工程”之笔,以“乡村治理”为“基色”,夯实“橙色幸福”基石。

紧盯为民服务、群众自治两个方面,充分学习“枫桥经验”等基层治理法宝,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以德治扬新风。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吸纳“五老”等群众代表,建立完善红自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广泛开展文明好家庭、最美婆媳等表彰评选,充分发挥“红黑榜”作用,2024年评选“五好家庭”3个,好婆媳5人,致富能手2人,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文明新风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坚持以自治添活力。广泛开展村民说事等基层民主协商活动,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矛盾纠纷等事项列入协商范围,召开议事会12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23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择优推选“人熟、地熟、感情熟”的15名网格长,主动下沉开展为民服务,形成“巡回调解队”“逢4说事”等工作经验,聚力打造“红旗经验”农村品牌。

下一步,新村将应时而变,顺势而为,继续推动“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在这片耀州窑文化宝地把绿水青山变成致富靠山,把答卷写在田间地头,写在百姓炕头,打造“望得见耀瓷、留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让新村之火越烧越红火。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