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年上半年甘肃公路运输量转双增
城市轨道出行逆势增长
7月13日,记者从甘肃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获悉,2025年上半年,全省道路运输行业通过多项举措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公路运输服务供给效能,实现主要道路运输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整体运行态势平稳。其中,公路客运班线遇冷与包车热分化明显,呈现“总量下降、周转略增”的发展特征;城市出行品质化驱动结构分化,呈现“总量微降、轨道逆涨”的发展特征;项目建设与设备更新协同发力,呈现“动能蓄势、投资增长”发展特征。
公路运输周转量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省公路客运累计完成0.46亿人次,同比下降4.6%,旅客周转量达35.4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33%。从出行结构看,三四类班线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一二类班线及包车客运量合计约占总量四成。从市场变化看,班线客运市场持续萎缩,保持常态化低位运行,班车客运量同比下降6.46%,二季度环比下降1.7%,其中,甘南、天水等地降幅达40%以上;旅游客运市场活跃度较高,包车客运量同比增长6.65%,二季度环比增长140%,其中,张掖、酒泉、陇南等地表现突出。
公路货运大宗物资与集装箱托底,呈现“承压韧显,量转双增”的发展特征。上半年,全省营运货车累计完成公路货运量3.35亿吨,货物周转量1018.91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74%和3.15%。尽管受到汛期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链外部冲击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落,增幅分别缩窄1.57和6.46个百分点,但在本省工业生产稳定、建筑工程项目加速推进的带动下,货运总量仍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据一套表规上企业数据,全省集装箱、矿建性建筑材料、石油及天然气制品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大幅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589%、62%和30%左右,集装箱运输高效货运方式占比提升,推动公路货物运输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城市公共交通平稳运行
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城市客运量9.58亿人次,同比下降2.70%,二季度环比增长2.21%。不同交通方式呈现差异化发展:公共汽电车完成客运量5.09亿人次,随着城市出行方式的不断完善,其出行吸引力持续下降,同比下降4.61%;巡游出租汽车完成客运量3.78亿人次,在交通高峰期和恶劣天气下展现出稳定的保障能力,满足了全天候出行需求,同比下降1.41%,降幅相对较小;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0.71亿人次,依托高速准点优势吸引中长距离客群,同比逆势增长5.10%,成为城市交通出行核心增长极。
场站建设投资稳步推进
上半年,场站项目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6.50亿元,二季度环比增长154.51%。其中,计划内完成投资2.88亿元,社会类完成投资57万元,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完成投资3.61亿元。临潭县汽车站(城乡公交一体化)、张掖丹霞综合货运枢纽、民乐县智慧物流综合产业园及兰州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等稳步推进,设备更新审批量达3000余件,系列专项补贴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有效激活市场活力,为消费与投资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总体来看,甘肃省公路客运市场规模呈收缩态势,传统班线运输与群众出行需求的适配性下降,旅游客运市场虽活跃度较高,但区域分化明显,动能集中在少数区域;公路货运市场增长韧性受外部因素制约,抗风险能力有待强化。业内人士建议:加大对包车客运、定制化服务的政策支持,引导客运市场多元结构转型;推动建立跨区域旅游客运合作机制,促进客源与资源的精准对接,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同时,建立收费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收费政策与货运市场韧性提升需求相适配;提升货运与产业协同性,拓展新能源设备、工业品集散等多元化运输需求,增强抗风险能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