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美瑜)7月15日,西咸新区持续笼罩在40摄氏度以上的极端高温中,空气仿佛被点燃,热浪灼人。在西咸新区秦汉空港新城10千伏142空公1线坡刘西带电作业现场,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正穿着绝缘服紧张地进行着带电改造工作。
为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优化电网结构,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正全力推进10kV网架标准化改造工程,实现“故障影响最小化、电量损失最低化”,为区域发展构筑坚强的电力“生命线”。时值盛夏酷暑,用电负荷节节攀升、屡破新高,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千家万户清凉用电,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作为该工程的重要节点,空公1线改造若采用传统停电检修方式,在如此高温时段实施,必然对周边大量用户的正常用电造成显著冲击。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停电影响,守护用户的“清凉电”,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毅然选择了对用户“零感知”的带电作业。
当日,仪器显示户外环境温度已突破40℃大关。对于带电作业人员张阿龙和任晓峰来说,这仅仅是“基础温度”。当他们严格按照规程,一层层套上密不透风的绝缘服、戴上厚重的绝缘手套、穿上全密封的绝缘靴时,一个“移动的蒸笼”便已成型。绝缘装备隔绝了电流,也隔绝了空气的流动和汗水的蒸发。置身其中,体感温度瞬间飙升5至10摄氏度,逼近甚至超过50℃的极限! 沉重的装备加剧了体能消耗,每一次抬手、每一次拧紧螺丝,都显得格外费力。
随着绝缘斗臂车将工作斗箱稳稳送达高空作业点,紧张有序的工作开始了。验电、设置层层绝缘遮蔽措施……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准无误,不容丝毫闪失。烈日在头顶毫无遮拦地炙烤着绝缘斗臂车和工作斗箱,金属部件烫手。斗箱内,张阿龙和任晓峰全身的毛孔仿佛都在喷涌汗水。豆大的汗珠从安全帽檐下、从额头上不断渗出,顺着被高温蒸红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模糊了视线。绝缘服内的工装早已湿透,紧紧黏贴在皮肤上,每一次微小的动作都伴随着湿滑与黏腻的触感。
“天气太热,千万注意安全!感觉撑不住马上示意下来,绝对不能硬扛!”地面上的现场到位人员南涨浪和工作负责人杨文文,目光紧紧追随着高空中的伙伴,一遍遍通过对讲机发出关切的提醒。他们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战友的担忧,也深知高温下持续带电作业对体能的巨大消耗和潜在风险。
时间在高温的煎熬中一分一秒流逝。经过连续3个多小时高强度、高专注度的奋战, 最后一颗线夹螺丝终于被稳稳紧固到位。当绝缘斗臂车载着完成任务的两人缓缓降落地面,脱下沉重的绝缘装备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两具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的身躯——工装完全湿透,紧紧包裹在身上,头发、脸颊上挂满了汗珠。张阿龙甩了甩安全帽,一道清晰的水痕在空中划出,这几乎成了他们每次高温带电作业后的“标准动作”。
“说实话,带电作业的劳动强度比停电作业大得多。”刚脱下绝缘服的任晓峰一边大口喘气,一边用力拧着能拧出水的衣角,“这副绝缘手套又厚又重,时间一长,手指都僵硬得不听使唤。最难受的是这身‘行头’,密不透风,汗水全闷在里面,感觉就像被放进了高压蒸笼,每一分钟都是煎熬。”他疲惫的脸上写满了艰辛,却也透着一丝完成任务的释然。
这份在“蒸笼”里的坚守,意义重大。正是这3个多小时的带电鏖战,减少45时户的停电,多供电量10536千瓦时。持续的高温天里,避免了近两万居民、商户在酷暑中忍受断电之苦,保障了他们空调、风扇的持续运转,守护了这片区域的“清凉底线”。
迎峰度夏的战役还在继续,高温的考验远未结束。为了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与清凉舒适,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的带电作业人员,仍将义无反顾地穿上厚重的绝缘“铠甲”,迎战滚滚热浪,继续坚守在电网保供的最前沿。他们的身影,是炎炎夏日里,守护城市电力“生命线”最坚实、也最令人动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