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凝聚发展合力、塑造核心竞争力的精神纽带。在陕北高原的沟壑梁峁间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九厂以延安精神的红色基因、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度融合,创新构建“1+5+N”文化品牌体系,让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品牌力升级为竞争力,锻造了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石油铁军,以文化软实力撬动发展硬支撑。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红色基因淬炼精神内核
“刘峁塬上建新功,胜利山下铸辉煌”的巨幅标语在吴起油区格外醒目。在这里,新员工入职第一课永远是重走红军长征路,老师傅带徒必讲“三老四严”老传统。地质研究所“90后”技术员孙嘉泽的工位上,摆着父辈留下的老式刮蜡片:“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提醒我们既要科技创新,更不能丢掉苦干实干的本色。”
该厂深挖陕甘宁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构建起“1+5+N”的特色文化内涵,以长庆精神为根脉,聚焦“安全、廉洁、合规、健康、家园”五大领域,以“安全文化、廉洁文化、合规文化、健康文化、家园文化建设”为框架,打造五个特色文化矩阵,打造N个基层实践为载体的文化体系。吴四联中心站的"六项式体检"“清单化管理”将自主管理规范具象化;地质研究所“地质铁军”党建品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20%。在薛二转中心站,“燕子家园”文化墙上贴满员工全家福;这种“一区域一特色、一站队一亮点”的生动实践,让文化从抽象理念变成可触摸的日常。
品牌矩阵释放叠加效应
围绕“发展、科技、绿色、安全、人文”五张宣传名片,重点培育五大特色品牌,构建立体化文化传播体系,重点打造了五大品牌。该厂培育"长长·久久"新媒体品牌年产出爆款作品50余部,推出“空中课堂”“清廉九厂”等栏目,粉丝量突破2万人,成为员工“指尖上的文化家园”。 "胜利杯"文体赛事带动85%员工参与健身活动,"长久长青"青年品牌孵化的智能巡检系统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爱满家园”志愿服务品牌,组织27支青年先锋突击队在厂急、难、险、重工作中,争当青年先锋。开展社区帮扶、环保公益、关爱留守儿童累计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树立企业“负责任、有温度”的社会形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胜利山·长久红”党建品牌,依托吴起区域“胜利山”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实施“红色先锋”成长计划,开展“党建+文化”项目,设立“红色书角”“红色文化长廊”等阵地;开展“党员讲文化”“支部文化比武”等活动,打造吴135中心站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推动党建文化成为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
文化浸润激发内生动力
该厂坚持将理论学习与文化浸润深度融合,筑牢员工思想共识。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党支部“研学”、班组“践学”三级联动机制,结合中心工作,策划开展“长久长青”主题宣讲、专题学习等活动40余场次,全员覆盖率100%以上。开展“重走长征路”“红色故事会”等活动,让红色文化、石油精神“活起来”。在姬六联中心站,在理论学习会上的分享“身边的故事”雷打不动。大家轮流讲述践行企业文化的微故事,有老师傅冒雪巡井的坚守,有青年突击队连夜抢修的担当,还有家属支持生产的温情。这种“文化故事会”的模式,已推广至全厂30余个班组。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管理层面。该厂将“安全环保、科技创新、廉洁自律”等价值理念嵌入基层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及考核体系,明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担当奉献”等行为规范;新吴三联中心站站长深有感触:“过去抓生产是硬指标,现在安全成了‘第二KPI’,员工从‘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这种转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安全生产纪录持续刷新。”吴三联中心站形成全员“一套动作”为主题的“安全行为文化”。
立体传播扩大影响力
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该厂建设吴起文化长廊、员工书屋等文化阵地12个,广泛宣传“重上百万吨,再创新荣光”目标愿景主题引领活动,巩固拓展“刘峁塬上建新功,胜利山下铸辉煌”宣传主题凝心聚力成果成效,在“添动力,聚合力”上下足功夫。
线上传播同样精彩。该厂全力打造“微信+微视+抖音+微博”四位一体融合互动平台,以丰富多元的宣传内容与创新形式,全面展示九厂风貌与员工风采,结合“抓细节、反三违、促提升”大讨论活动,“长久天地”微视频,用真人演示和漫画互动解读安全规程;结合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趋势,官微推出“AI进九厂”空中课堂系列;“平凡微光”“三言两语一组图”、先进人物上头条等网络宣传模式,持续激发干部员工热爱九厂、奋斗九厂、奉献九厂的忠诚与担当。(通讯员 朱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