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凤城九路洛基山参茸行里,每天清晨,总能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在仓库验货。她指甲缝里残留着西洋参的泥土清香,计算器上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个被同行称为“西洋参张姐”的女人,正是洛基山参茸西北总代理张余辰。
1980年代的四川巴中,嘉陵江支流的淘沙船上,张余辰关于女性力量的启蒙教育,是从母亲被河水泡得发白的脚趾开始的。“那时我们兄妹三人就像三只小鹌鹑,挤在岸边看母亲筛砂石。”她摩挲着办公桌上的西洋参样品,玻璃映出眼角细纹里未褪的倔强还有湿润。
父亲因公早逝后,张家失去了顶梁柱,却没失去脊梁。坚强的母亲发明了“生存算术”:一船砂石=三斤大米,一方花窗=半学期学费。很多时候,母亲都是凌晨五点起床,早出晚归,这让张余辰认识到——唯有自立自强靠自己,才能改变人生。
2013年冬天,经历婚姻变故的张余辰站在西安小寨天桥。服装批发市场的老板娘们不知道,这个连续一月来“闲逛”的四川女子,正用手机备忘录计算着:人流量×提袋率×客单价=创业可能性。
她的创业史堪称“商业版清明上河图”:开面馆、办酱料厂、开广告公司……这些看似鲁莽的尝试,实则是草根创业者独有的市场调研——用肉身当探针,测量商业的深浅。
2017年在福州药材市场的顿悟,来自一位老太太的嘟囔:“这参片比黄金还贵,病不起啊!”张余辰突然看清了创业的坐标轴:横轴是利润空间,纵轴是良心重量。
她开创了“西洋参民主化”模式:砍掉经销商,用冷链车直运西北;发明“透明定价法”,把种植、加工全部打印在包装上;最让同行咋舌的是“精品义诊日”,将精品参材免费供给朋友、老人,形成临床疗效。这种“笨生意”反而织就了密实的客户网络,迅速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代理洛基山西洋参的公司。
采访结束时,张余辰办公室的药材标本柜里,一罐巴河砂石与西洋参并列陈列。这恰似她的人生隐喻——母亲在湍流中淘出的砂金,最终在女儿手里炼成了滋养众生的良药。当记者问及成功秘诀,她意味深长:“拼出来的志气,比参还补人。”
(本报记者 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