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唐碧忠)盛夏七月,草木葱茏。佛坪县大河坝镇三河口库区景美如画。位于引汉济渭三河口库区的佛坪县三河口村范家湾李子园,成熟的李子挂满枝头,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随风摇曳。前来采摘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山野一派勃勃生机。
近日,三河口村范家湾100亩连片李子园里,迎来了又一波前来采摘观光的游客。园区管理人员张朝明连忙拿起小喇叭,向前来采摘体验的游客介绍园内李子的品种和采摘须知。同时兼顾给游客过称、扫码收费、记账。忙的不亦乐乎。“这李子甜得像蜜,咬一口还带着山泉的清甜冽!”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女士擦了擦嘴角的果汁,忍不住又摘下一颗高兴地说。谁能想到,这个曾因移民搬迁而面临发展困境的库区村落,六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坡,如今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库区观光打卡地。全村也凭借着特色果蔬采摘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4年10月,随着引汉济渭工程推进,全村203户784人整体搬迁至大河坝集镇移民新居。“住进了新房,却愁了发展和生计。”村党支部书记覃晓平回忆道,过去村民守着几亩薄田种玉米,每亩年收入不足500元,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严重。2019年,村集体瞄准临库区风景独特及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肥厚等自然优势,决定将100亩荒坡改造成生态李子园。
“我们引进了四川脆红李、蜂糖李、皇后李等多个优质品种,这种果子皮薄肉厚、甜度高,在市场上很抢手。”7月15日,覃晓平深情地回忆起当初发展产业建园时的情景,兴奋地讲述当初的经历。为了种出“致富果”,村里可谓下足了“苦功夫”。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多次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现场指导施肥、管理,采用物理防虫技术,让村民在果园里养鸡、养羊,进行生态循环高效利用。
6年磨一剑,今年李子园迎来首轮丰产期,预计总产量6万斤,按市场均价每斤6元计算,可为村集体增收36万元,让203户户均增收1.8万元。7月15日,脱贫户熊传发一边熟练地分拣着刚采摘的鲜果,一边笑着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我家负责管护5亩李子园、务工加上收入分成,预计今年能收入近3万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李子丰收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催生了库区农旅融合的新业态。
7月以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推出“入园采摘+生态观光”活动,通过短视频宣传,吸引西安、汉中、安康等地游客自驾前来。“周末每天能接待三四百人,停车场的车都停满了!”合作社负责人张朝明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手机里不时跳出新订单。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感,村里新建了观景台、休闲步道和农家乐,游客在采摘李子的同时,可以眺山望水、赏库区风景。还可以在农家乐品尝特色美食。“这里的土鸡炖得特别香,配以山茱萸酒的甘醇神韵,更加消暑纳凉,我们打算在这多住几天!”来自成都的游客刘先举对陌上花开民宿的美食赞不绝口。
据统计,丰收季以来,李子园已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带动周边6家农家乐、2家民宿收入增长40%。村里还先后建起了陌上花开水果采摘园,种植冬桃、车厘子、西瓜、草莓、葡萄、黄金梨等多种时令水果。为搬迁后的群众找到了一条稳定的就业路、致富路。2024年李子园、采摘园年收入60.2万元,人均纯收入18500元。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日子越过越甜。佛坪县三河口村的变化,是众多库区移民后扶产业发展的缩影。“过去我们总担心移民‘稳不住’。实践证明,产业兴起来了,人心就稳了。”佛坪县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谈彦介绍说。
近年来,佛坪县依托引汉济渭水利风景等生态资源,打造库区“水利风景区”体验游,推动更多绿色产业发展,走好水源保护与生态发展共赢的路子,让李子园、时令果蔬采摘成为一种旅游体验新业态。如今,三河口村已成为了全县为数不多的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汉中市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