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青少年反诈教育应时刻“在线”

2025-07-25 09:51:33 来源:人民日报

前不久,一则来自湖北黄冈市黄州区的警情通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3名高中生于6月25日结伴抵达云南西双版纳,6月27日与家人、朋友失去联系,发送位置显示在境外。据报道,其中一名学生此前在网上结识社会人士,被以“送犀牛角”为由邀请前往。这一事件折射出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在数字化浪潮中,青少年作为“数字原住民”,其成长轨迹与网络空间深度交织。然而他们涉世未深、好奇心强,普遍存在社会经验不足、风险识别能力较弱的特点,极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从传统的电话、短信诈骗,到如今借助网络游戏、社交平台、虚假兼职信息等设下的陷阱,部分诈骗分子利用青少年渴望独立、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打着“零门槛、高回报”兼职的幌子,诱导他们一步步陷入骗局;或是通过“免费送游戏皮肤”“解除防沉迷”等为诱饵,骗取他们的个人信息。

加强青少年反诈教育刻不容缓,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发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要发挥好监管和引导作用。一方面,要关注孩子的网络社交和日常状态,留意他们是否有异常资金支出、强烈情绪波动或过度沉迷网络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沟通解决。比如,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交流上网过程中的见闻,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另一方面,家长要妥善保管好个人的支付密码、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同时,要给孩子普及反诈知识,让他们了解常见诈骗手段及危害,增强防范意识。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丰富教育形式,将反诈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开展反诈主题班会、讲座,邀请公安民警或专家为学生讲解反诈知识,还可以组织反诈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诈骗手段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例如,通过模拟诈骗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骗子的话术和套路,提高警惕性和应变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即时通信等渠道,持续宣传反诈信息,让反诈教育时刻“在线”。

社会层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整治力度,加强对各类平台、公司的监管,从源头上减少诈骗信息的传播。互联网企业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对用户账号的审核管理,对可疑的诈骗信息及时预警或拦截。同时,社区可以组织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反诈宣传活动,如发放宣传手册、举办亲子反诈活动等,扩大反诈宣传的覆盖面。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协力,才能守护好青少年,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安全遨游。多方合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方能让青春在阳光下从容绽放。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5日 05 版)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