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尤其是急性脑卒中,因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82岁的王奶奶(化名)在1周前搬冰箱后不慎扭伤致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以“腰椎骨折”收住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王奶奶突发言语不能伴右侧肢体无力,经检查,王奶奶完全性混合性失语,双眼向左侧完全凝视,右上肢肢体肌力0级,右下肢肢体肌力2级,右侧巴氏征阳性。
随后,王奶奶被转入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经过3天治疗王奶奶病情恢复明显,可进行简单语言沟通,凝视恢复,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右侧巴氏征阴性。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两种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新发卒中的 69.6%~72.8%。其主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脑卒中救治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4.5小时内,越早治疗,恢复效果越好。
医生提醒:脑卒中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我们的重视和行动,知道了卒中的危险因素,我们就能尽早避免,从而远离卒中的发生。总的来说,做好慢病管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对促进健康十分重要。
本报记者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