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计泽阳)“十四五”以来,彬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向好。
蓝天常驻,空气质量全面达标。2024年,彬州空气质量交出亮眼成绩单,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20年下降13%,PM2.5、PM10分别下降20%和12.6%,优良天数达328天,优良率89.6%,六项指标年均值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彬州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系统攻坚:一是能源结构优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推动企业环保绩效升级。二是产业绿色转型,严控项目准入,完成5家砖厂分类整治,保留企业100%安装扬尘在线监控。李前建材投入800万元完成提标改造。三是实现运输清洁化,15家重点企业安装智能门禁,3家煤矿实现铁路运煤,196辆非道路机械挂牌达标。四是精准科学治污,创新“红黄绿牌+千里眼监控”工地扬尘管理模式;制定专项方案防控夏秋季臭氧与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响应138天;运用走航监测精准溯源,2023年以来共出具分析报告94份。
碧水长流,水环境治理成效凸显。泾河彬州香庙乡国控断面水质由Ⅲ类稳步提升至Ⅱ类,出境水质年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一是排污口精细管理,对16个入河排污口实行“一口一策”,每月巡查4次、监测3次,确保达标排放。二是风险源头防控,24小时视频监控矿井水,排查整治29个环境风险源。三是设施能力提升,争取776万元国家资金用于水源地保护,推动新民园区“一园一策”污水治理,联合麟游县建成太峪河水库上游应急池。四是司法协同护河,成立泾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构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司法审判”一体化治理新格局。
净土安居,土壤与固废安全可控。一是用地安全有保障,完成32宗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二是农村环境焕新颜,截至2024年底,全市完成7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三是固废管理精细化,创新煤矿煤矸石“日产日统、月报月查”动态监管,整改问题189个;43家涉危废单位完成标准化建设。
监管护航,执法监测筑防线。环境执法向“多元化”转变,开展多项专项执法检查。“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领域立案125起,处罚830万元,高效办结环保投诉508件。印发《彬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现场检查工作指南》,严格落实“一次执法、全面检查,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工作要求。对空气站点、饮用水源、重点排污单位等实施全覆盖监测,为精准治污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彬州市正以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绘就鲜明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