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董悦)拿到不动产权证书,是每个安置群众“安居梦”里的关键一环。从群众“急难愁盼”出发,长武县把安置房办证这件“关键小事”当成“民生大事”来办,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着安置群众对“住有产权”的期盼。
当不动产权证成为群众心里的“牵挂”,长武县没有让这份期盼落空。自然资源局牵头搭起协作平台,住建、税务、街道办等部门打破壁垒、主动补位,就像一场“接力赛”,每个部门都找准自己的“赛道”,把办证流程里的堵点一个个打通。从会议桌上的方案研讨,到一线的问题排查,大家目标一致:让群众手里的房产证“从无到有”,更要“办得顺畅”。
群众少跑腿,服务就得多“跑路”。为了让办证不再是“折腾事”,县里把服务窗口“前移”又“下沉”。专窗的设立,让“多头跑”变成“一站办”;“容缺受理”的灵活机制,给了群众“缓口气”的空间,不用再为一份非核心材料卡在路上。工作人员更成了“政策宣传员”和“办事向导”,进小区、入家门,把材料清单、办理步骤送到群众眼前,微信群里的实时解答、社区公告栏的清晰指引,让办证流程像“打开地图”一样明了。
这场办证服务的升级,藏着对群众的“贴心考量”。面对规划验收、税费缴纳这些“硬骨头”,县里不回避、不拖延,既学习外地经验找方法,又立足本地实际想对策,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实效”。对群众来说,拿到证的那一刻,不仅是产权有了保障,更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温暖——住进去的是新房,安下来的是民心。
如今,在长武县的安置小区里,越来越多的群众捧着不动产权证笑开了颜。这份“踏实”的背后,是各部门拧成一股绳的担当,是服务群众实打实的温度,更是用行动书写的“民生承诺”:让每一个安家于此的人,都能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把日子过出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