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奇峰)近日,汉滨区双龙镇新华社区严家院子的院落会热闹非凡,辖区群众围坐在一起,就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建言献策,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中,道出了双龙镇人居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缩影。
自汉滨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双龙镇紧扣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细化任务、压实镇村两级责任,通过深化“三个融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落地见效,在汉滨区人居环境暗访通报中,该镇连续多次位居全区镇办第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与文明实践融合,让“环境美”延伸至“乡风美”
双龙镇常态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农村千家万户,大力弘扬孝义文化,持续巩固拓展新民风建设成果。在此基础上,组建9支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最美庭院”“绿色家庭”等评选活动,以榜样力量带动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让整洁的村容村貌与文明的乡风民风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与产业发展融合,实现“美环境”与“富产业”双赢
立足当地生态优势,双龙镇统筹推进环境美化与产业发展,依托良好生态大力发展茶园、民宿等绿色产业,让“美丽环境”变身“美丽经济”。如今,在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实现了环境、产业、增收的多赢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与长效管理融合,构建闭环管理激发内生动力
为确保整治成效常态长效,双龙镇成立专项督导组,通过随机抽查、交叉评比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晒亮点、比成效、找差距、促提升”活动。同时,畅通手机“随手拍”环境问题反馈渠道,形成“发现—整改—复核”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每一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这种“手机随手拍+制度”的模式,提升了管理效率,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从庭院整洁到乡风文明,从产业兴旺到治理有效,双龙镇以“三个融合”为抓手,让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不断惠及群众,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