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当好中欧班列“火车头”

退伍不褪色 “老兵”驾“铁龙”

2025-07-31 17:18:02 来源:西北在线

7月30日中午,在西安国际港站内,满载货物的X9043次中欧班列蓄势待发。在和谐D3CA型8258号机车驾驶室内,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铁路局”)新丰镇机务段宝鸡运用车间宝新车队的机车乘务员姚远、张洁目光如炬,紧盯信号,呼号铿锵。添乘的车间党支部书记杨健目视前方,立于其后。

dachshund

12时29分,风笛长鸣,巨龙启程。这趟列车不仅承载着货物,更承载着三位特殊“老兵”的使命与荣光。他们曾是保家卫国的伞兵、高原卫士和国门仪仗,如今脱下军装换上路服,将“战场”移至“站场”,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用我必胜”的信念。在他们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已突破3300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书写着“钢铁驼队”的“老兵故事”。

“空降勇士”杨健:蓝天砺胆——敢冲锋的“鹰眼”书记

瘦小精干、肤色黝黑的杨健,如今是车队运行的主心骨。谁能想到,这位平日不苟言笑的书记,曾是“5·12”汶川大地震时,在数千米高空待命、准备盲跳未知灾 区的空降兵!

dachshund

“部队,是真敢拼命的地方!”回忆峥嵘岁月,杨健眼神依然锐利。那些刻骨铭心的训练:双脚悬空“蹲凳子”直至麻木颤抖,反复练习跳伞动作到脖子“咔嚓”作响、眼泪直流,深蹲以“千”计数……锻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人生第一跳,从800米高空跃下,“世界只剩下风声,太阳仿佛触手可及”。

2009年,杨健退伍转岗铁路,他将在蓝天练就的胆识与担当,倾注于新的“战场”。“有啥事,找杨健,准行。”提起杨健,机车乘务员们满是肯定。为提高机车利用率,2024年年初,西安铁路局将宝中线原有的2台固定重联机车牵引方式更换为单台机车牵引,在牵引定吨不变的情况下对列车操纵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行车变化点,杨健牵头“秦先锋”党员机车乘务组开展课题攻关,白天写实记数据,晚上查资料找方法,精准识别安全风险,优化列车操纵办法,编写朗朗上口的《防坡停顺口溜》,让机车乘务员熟练掌握关键项点操纵,保障行车安全。同时,他还研制小巧便捷的砂管疏通器,在单位推广使用。“我多干点儿,伙计们就能少干点儿;我多操心,伙计们才能安心。”部队经历不仅塑造人的性格,更磨练意志,如今作为党支部书记,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是司机们信赖的“娘家人”。一次,一名乘务员孩子突发急症,他的妻子慌乱中求助杨健,杨健二话不说,驱车接送母子就医,直至孩子转危为安。“保障中欧班列安全正点,责任丝毫不亚于保家卫国!”在驾驶室,杨健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调度指令和运行细节,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国家动脉的畅通。

“戍边卫士”张洁:雪域铸魂——“冰人”司机驭重若轻

祖籍河南的张洁,曾在西藏日喀则定日县——海拔4800米的“世界屋脊”戍边。初到拉萨,高原便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战友因轻微感冒诱发肺水肿,他自己也胸闷气短,全靠硬扛。

dachshund

“在西藏最难熬的不是高强度训练,而是那份与世隔绝的冰冷坚守。”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寒夜站岗是常态,泡好的方便面瞬间就能冻成“冰棍”,手指冻肿塞不进手套,脚上布满冻疮。“想家吗?当然想!但看着脚下的国土,值!再选一次,我还是那棵小白杨!”张洁语气斩钉截铁。

“当兵就进尖刀连,开车就当先锋号”!从“生命禁区”磨砺出的超级耐力和韧性,如今被他注入手中的闸把。驾驶室里,他目光如炬,声音洪亮:试闸、确认信号、呼唤应答,一丝不苟。信号灯闪烁,CIR电台联控声不时响起。65、78、89Km/h……随着列车时速的攀升,水杯中的水随车体微微荡漾,但4000多吨重的钢铁巨龙,在张洁的操控下如客车般平稳疾驰。

中欧班列以近120公里的时速平稳前行,超速不行,慢了也不行,对司机运行途中的注意力和操纵水平要求很高。“刚开始跑中欧班列的时候,不敢快,总怕超速。后来,就一趟趟总结,形成一套‘操纵宝典’,让实时速度曲线和限速曲线‘线压线’,保障中欧班列正点率。”张洁说。“货车开得好,客车开得也‘溜’”是车队对张洁的一致评价。入路15年,多次担当春运、暑运临客牵引任务,张洁已是公认的“技术达人”,高原上淬炼的坚韧早已化作“钢铁丝路”上的行云流水。

“国门仪仗”姚远:分毫不差——“零误差”标准贯始终

身高一米八几的姚远,挺拔如标枪。他曾是三军仪仗队的一员,奥运安保、迎宾礼台,“国字号”履历填满了他的军旅生涯。进仪仗队是荣耀,训练却是“地狱级”。站军姿,全身夹满扑克牌,绷紧如弓;踢正步,汗水浸透的裤脚能“立”起来。胳膊、腿抬多高,多大角度,都有严格的标准,要练到分毫不差!

dachshund

进入铁路工作后,姚远将仪仗兵“零误差”的极致标准带到了火车司机岗位。“值乘中欧班列,如同当年护卫国旗,代表的是国家形象!”他深知肩头重任。陇海铁路是中国“五纵三横”干线铁路网的重要“一横”,线路十分繁忙,复兴号、特快、普客、货车,车型多样,车速各不相同,而中欧班列运行距离长、速度快、操纵要求细,正点率高

每次出乘前,姚远都要细心地制定“一车一案”,围绕出勤作业、库内接车、连挂作业、始发车前后等7个作业环节,明确贯通试验、支线输入、关键分相控速等25项卡控措施。“正因为出乘前的充分准备,才有了运行途中操纵的游刃有余,保证中欧班列的安全正点。”对标准敏感的姚远每次出乘回来还要分析总结,车重多少,距离车站停车标位置是多少,车速是多少,制动距离又是多少……慢慢地,停车对标误差越来越小,逐渐形成一套操纵标准流程,为中欧班列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他们曾是救灾先锋、界碑卫士、国家名片,将青春热血挥洒在保家卫国一线。如今,他们紧握闸把,成为驰骋在“一带一路”钢铁丝路上的“驭龙者”,用同样滚烫的责任与担当,在连通世界的壮阔征程中,继续书写着精彩的“飞驰人生”。

通讯员 刘涛 张沛 贾智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