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凤县:移风易俗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08-02 10:34:22 来源:西北在线

“各位叔婶,今天咱唠唠心里话!当彩礼成了‘甜蜜负担’,大操大办既破财又劳神……”在凤县坪坎镇坪坎村村委会院子里,“红小凤”宣讲员正借助“映前十分钟”,以“破除陈规陋习 倡导婚俗新风”为主题,向前来观看电影的村民宣讲有关移风易俗倡议。这一幕,正是凤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的生动缩影。

IMG_260

近年来,凤县针对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跟风攀比的不良风气,通过制度创新、典型引领、文化滋养等多维发力,有效破除陈规陋习,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制度创新,破立并举树新规

“过去村里办事比排场、拼彩礼,婚车排成长龙,酒席摆上几十桌,乡亲们苦不堪言。”双石铺镇兴隆场村党支部书记高宏卫谈起过往直摇头。以前,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负担沉重,这些让群众叫苦不迭的陈规陋习该如何破除?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刹住攀比之风,凤县66个村围绕思想道德、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重点内容,认真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和规范红白事的办事程序、就餐桌数、彩礼金额。红花铺镇草凉驿村率先推出了《红白事操办标准》,通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规定彩礼不超过5万元,婚车不超过6辆,婚宴不得超过20桌,用酒每瓶不超过100元等细则,在减轻群众负担的同时保留喜庆氛围。规矩绝非虚设,关键的是村里还建立了监督机制,选聘了监督员,事前提醒、事中巡查,村民李婶感触颇深:“如今按标准操办,既顾全了情面,又甩掉了‘人情债’的包袱!”

IMG_261

针对人情往来带给群众压力这一现象,凤县还出台了《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要求党员干部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地带头执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通过“关键少数”示范引领,有效遏制了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引导广大村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树新风

“这对新人结婚,为啥不要彩礼?” “不足4万彩礼,家宴待客,这对石窑铺村新人的婚礼,为啥成了全村榜样?” “凤县白石铺村的‘神仙爱情’”……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推进,“零彩礼结婚”“低彩礼婚礼”正在凤县成为新时尚。凤县县委文明办专门开设了“为爱减负、为爱情加分”网上宣传专栏,在全县范围内征集低彩礼、零彩礼故事,用身边的典型故事引导教育群众,发挥出了他们的示范辐射效应。

IMG_262

此前,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凤县持续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两年来先后评选出了县级文明家庭34户,好媳妇好婆婆40多对。这些身边榜样,让“不要彩礼要幸福”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年轻人中也越来越受追捧,形成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效应。

文化浸润,寓教于乐润民心

“乡亲们,听我言,这样过寿可不行。大吃大喝风俗坏,铺张浪费把人害……”在凤县举办的移风易俗节目展演活动中,新建路社区宣讲员自编自演的小品《过寿》,赢得在场观众的连连称赞。这种将宣讲和小品结合起来的演绎方式,如今在凤县的乡村里经常能看到。

IMG_263

凤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弘扬时代新风‘艺’起移风易俗”为主题,精心创作编排了《过寿》《彩礼风波》《河口曲子唱新风》等10余个优秀文艺作品,创新性地把“送文化”下乡与“种新风”入心两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每月开展的“镇镇一台戏 村村都来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乡风民风。

IMG_264

移风易俗的生命力,在于日常点滴的浸润,凤县在活用文明实践阵地,精心烹制文化大餐的基础上还创新形式,构建着全方位的文明传播网络:线上发布移风易俗调查问卷,回收600余份反馈,征集建议300余条;新媒体平台持续推出“移风易俗大家说”、凤县“红小凤百秒说” “画说文明”系列专栏。线下打造移风易俗宣传阵地,在城乡展示道德模范家风家训、文明家庭家风故事、移风易俗“凤”十条漫画、“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等内容;“红小凤”宣讲员走村入户,用乡音土语讲述移风易俗新变化;定期举办“心凤献”文明集市,提供政策咨询、健康服务等“一站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 

如今的凤县乡村,红白事简办成了风尚,人情消费的负担明显减轻,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移风易俗这颗“文明种子”已在凤县大地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提供着持久的精神动力。(周小曼)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