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榆高铁建设现场一片繁忙,作为陕西省2025年重点建设工程,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各施工标段全力推进,尤其是沿线隧道工程进展顺利,建设者们以十足的干劲,为这条交通大动脉的早日建成挥洒汗水。
延榆高铁在榆林境内的建设难度极大,桥隧比高达91.27%,包含34.5座隧道共107.09公里,52座桥梁共36.10公里,桥隧总长143.19公里。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榆林南部山区隧道多穿越黄土地层,存在地表滑坡、溜坍等不良地质,浅埋地段广布,部分区段最小埋深仅约2米,施工中面临变形、掉块、塌方、冒顶等诸多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严格管理,推广分台阶开挖、中部预留核心土、左右分部开挖等工艺,实现地表沉降“零误差”控制,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与进度,也为工程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建设进展来看,榆林境内共开工作业面90处,隧道作业面开工率达95.2%,累计完成洞身开挖25510.67米,开工以来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产值30.25亿元。其中,全线最长的桐柏塬1号隧道全长14616米,有500余名建设者、近200台机械设备日夜奋战。如此大规模的人力、物力投入,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拉动了周边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
延榆高铁作为包海高铁(包头至海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意义重大。包海高铁贯穿8个省级行政区,全长约2300公里,建成后将构建南北协同发展“黄金走廊”,实现包头至海口8小时通达。延榆高铁预计2028年年底通车,届时榆林将深度融入全国高铁网络,极大缩短与周边地区的时空距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流通。
对于榆林而言,作为能源大市,延榆高铁的开通将降低能源外运成本,提高运输效率,进一步增强其在全国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推动能源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等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榆林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借助高铁带来的便利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落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区域协同发展角度看,延榆高铁将加强陕北地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的联系,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还将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延安革命旧址、榆林古城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迎来更多游客,促进文旅产业的繁荣,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延榆高铁的建设,是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工程,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展现了我国高铁建设的技术实力,也将为沿线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未来,随着延榆高铁的建成通车,其对于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将持续显现,成为带动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