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肖莹)烈日灼灼,热浪翻滚。在新城街道各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干部群众挥汗奋战的身影。连日来,汉滨区新城街道紧扣城市文明建设主线,纵深推进“千万工程”,街办及村(社区)干部不惧高温考验,用脚步丈量大街小巷,用汗水刷新城市“颜值”,努力为群众营造更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
统筹谋划,全力推进。街道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对城市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河湖长制、林长制、野生鸟类保护等工作再部署、再细化。各村(社区)闻令而动,联合共驻共建单位专题学习《汉滨区城市文明建设五大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做到方向清、目标明、措施细。街道督查办联合办事处人居环境整治办公室紧盯公共区域清扫保洁、生活垃圾规范处置、垃圾清运时效、环卫设施管护以及“三堆六乱”治理等关键环节,定期对各村(社区)开展实地督导,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聚焦顽疾,系统治理。飞线充电、乱停乱放、私搭乱建、马路市场反弹……顽疾不除,美景难现。各村(社区)组织网格员对易反弹回潮的薄弱环节开展拉网排查、清单管理、销号整改。依托“千万工程”示范线建设,积极开展拆违治乱、人居环境整治。针对枣园路、东坝内环路(四桥)马路市场“脏乱差”屡治屡弹的痛点,街道联动市、区两级职能部门,分片包干、错峰执法,逐户解读“门前四包”责任,同步调度清运车辆与保洁队伍,帮助商户挪移占道物资、清理门前垃圾,实现整治一处、规范一片、巩固长效。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各村(社区)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LED显示屏、发放宣传海报、入户走访、院落会、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有奖问答、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安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政策规定,让文明新风飞入更多百姓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周五“红马甲”准时集结,市区共驻共建单位、村(社区)干部、党员、热心群众等带着各类清洁工具,向城市“牛皮癣”、白色垃圾、违规占道等不文明现象发起挑战,用一次次弯腰、一句句劝导,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把“独角戏”唱成“大合唱”,用汗水浇灌“文明之花”,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