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一大早,扶风县法门镇建和村的设施大棚内已是一片忙碌,挖薯机在田地里不停地来回穿梭,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甘薯破土而出,村民们分工协作,熟练地将甘薯去泥、分拣、装箱,送往签约的农贸市场和商超。同时,农技专家指导基地负责人平整土地、浇水施肥,为培育菜苗,种植蔬菜做准备。
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扶风县法门镇为解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矛盾,防止耕地“非粮化”,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探索实施“薯菜轮作、一棚三收”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增产增效增收的新路子。
法门镇建和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忠介绍道:“以前种植粮食作物收益低,群众积极性不高,现在我们与宝鸡农缘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1月份集中培育脱毒红薯苗,4到6月份通过以苗繁苗技术大量生产、批发红薯苗,最后一茬红薯苗自留自种,8月份收获甘薯,9月份根据市场行情种植西葫芦等畅销蔬菜,一直到11月份完成采收,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大棚就像工厂一样一年四季不停地产出效益。我们一期32座大棚已经投产,二期30座大棚也已建成,全面投产后基地年收入能突破160万元。”
法门镇建和村采取的“甘薯苗—甘薯—蔬菜”的轮作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延长了生产周期,还分散了市场风险、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现在,每个大棚每年可产出15000元红薯苗、5000元红薯、6000元绿色蔬菜,还能带动5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稳定务工,实现粮食增产与经济增效双赢,集体增收与群众增富同频。
(通讯员 刘倩 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