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暑假还有许久,宝鸡市渭滨区宝桥社区的办公室里就已热闹起来。“小陈,今年暑假托管班还有吗?”“我家孙子就盼着特训营呢,名额满了没?”居民们接连不断地询问,藏着对社区服务的满心期待,而工作人员总是笑着回应:“放心,放假就开课,群里等通知!”
自2019年正式移交以来,宝桥社区在党建引领下探索出“360全方位工作法”,把“服务好辖区居民的每一度”写进日常。而免费寒暑期托管班的开办,更让社区从抽象的“服务者”变成了居民心中具象的“暖心人”。2025年8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托管课程画上句点,但这场关于爱与陪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今年的课程表格外丰富:非遗研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手工制作锻炼动手能力,书法教学涵养笔墨情怀……而最让人热泪盈眶的,当属“红米大爱”这一课。这堂课的诞生,源于2024年8月的一次摸排——社区发现辖区新增了不少高龄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居民,一场“自给自足”的温暖行动就此酝酿。
8月18日上午,穿红马甲的“红桥少年”志愿者们穿梭在5个小区,敲开一户户家门募集爱心。当大米一袋袋汇聚起来,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期待。次日清晨,社区工作人员和孩子们一起将大米分装,小心翼翼地送到8位困难老人手中。
送米现场,一曲轻快的《小美满》在楼道间回荡,孩子们的歌声驱散了老人独居的孤寂。孩子们踮着脚递上米袋,老人们颤巍巍地接过,粗糙的手掌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眼里的笑意像揉碎的星光。这一袋米,装的不仅是粮食,更是邻里间的守望相助,是社区与居民心贴心的温度。
“红米大爱”这一课,没有复杂的教案,却教会了孩子们责任与善良;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宝桥社区,幸福从不是抽象的概念:是托管班里孩子们的笑声,是老人接过米袋时的泪光,是居民提起社区时那句“就像自家人一样”。
这一课落幕了,但社区的爱不会落幕。就像那袋沉甸甸的大米,装满了“红桥少年”的纯真、居民的热忱,更装满了宝桥社区用真心浇灌的“幸福具象”。未来,这样的温暖还将继续在街巷间传递,让每一位居民都能触摸到幸福的温度。(陈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