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霓虹灯点亮的不只是城市的喧嚣,更是一幅由年轻人执笔的“夜经济新画卷”。晚上8点,西安永宁门附近现场调酒、套圈游戏、露营唱歌等夜文化浪潮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新时代创业者与消费者共同推动传统夜市从“烟火气”向“潮玩地”升级,为城市夜间经济注入全新活力。
年轻创业者为夜市注入“创意基因”
在小寨银泰门口“潮玩星光夜市”,95后摊主小林将动漫元素融入挂饰设计;兴善寺西街“兴善雅集夜市”里,30岁的小玉将唐卡融入手作饰品;大唐不夜城旁,汉服妆造摊位与乐队现场表演碰撞出“古今混搭”的新场景;甚至可以看到“五子棋对弈”这样好似并不挣钱的摊位,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的同时也饶有兴趣地与摊主对弈两把。这些现象充分表明近年来夜市经济的多样化转型,其中离不开年轻人为传统行业注入新活力。
有调查显示,年轻人更青睐具备打卡属性的复合型夜市。西安后海“后备厢市集”把张扬的个性与平淡的生活结合起来,相较于传统夜市而言,复合型的“地摊经济”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成为点亮“夜经济”的一颗新星。
社交化消费催生夜市新业态
“逛夜市不再是单纯吃东西,更像参加一场主题派对。”刚下班的王小姐这样告诉记者。“正好我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有大把的时间去准备这些,大多数时候都是朋友们下了班想找个地方聚会,而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00后打酒车摊主小房说道。在小房的摊位上,记者观察到一开始都是朋友来捧场,有散客走近摊位时朋友们会帮他打招呼,新来的顾客也会大方接受与他们打作一团……除了摊位上卖的酒和小房的音乐,现场也会“贩卖故事”。
适逢一对老年夫妻的结婚纪念日,“我们吃完晚饭散步时偶遇小房的打酒车,看到一伙年轻人在唱跳打闹,觉得十分浪漫,很像年轻时自由、无所顾忌的我们。”大爷这样说道。而大妈后来告诉记者:“我们要有远大理想和一些期望,但是,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默默努力。更多的时候,我们仅仅就是个平凡普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生活过好就够了。”
政策助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夜市
夜市作为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地方,承载的不仅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夜名片”。近年来,西安市政府积极推出各项补贴政策,记者了解到,在西安市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相关人员,可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
自今年5月起,第六届天台生活节在西安大悦城启幕,40多个特色摊位的创意集市,以及不定期举办的落日后躺平音乐会,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参与。除此之外,西安市政府积极号召商业场所利用广场、天台等空间,打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市集活动。西影艺术市集上,创意手作、小吃饮品、DIY潮玩等商品琳琅满目。
有专业人士表示:“年轻群体既传承了夜市‘接地气’的本质,又通过文化赋能、科技加持提升其品质,这种‘新烟火气’模式将成为城市消费的新增长极。”
本报实习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