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世界不应忘记中国抗战历史意义

2025-09-08 09:06:4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接受检阅的空中梯队从空中飞过。

郭俊锋摄(人民视觉)

图为维和部队方队接受检阅。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摄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众多外媒多方位报道了此次活动。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承诺、维护全球稳定的强大能力以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向往引发各方赞誉。

共同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共同纪念”

“9月3日,一场载着历史重量、引世界瞩目的纪念活动启幕。”路透社如是评价。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报道称,此次九三阅兵旨在缅怀历史、致敬先烈,并展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报道指出,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国政要参加,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共同纪念。

路透社在报道中聚焦中国领导人的讲话,称其警示世界面临和平与战争的抉择,呼吁全球合作。报道强调阅兵规模之宏大、各国领导人出席的盛况,视之为中国致力于构建公平正义的多极世界秩序的体现。

英国广播公司在文字直播报道中指出,受阅官兵们踢腿的高度、行进的速度、头部的转动角度都完全相同,这种经过高强度训练而达到的协调水平,充分展现了军队的纪律性和实力。

“坦克列队浩浩荡荡地驶过,喷气式飞机在头顶呼啸而过,官兵们步调整齐,这是一场展现了势不可挡力量的阅兵。”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文字直播报道中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美国雅虎新闻网报道称多国领导人“出席活动,见证中国展示最新型尖端武器”,聚焦高超音速导弹、无人系统等技术创新成果,将其视为中国崛起为国防创新领军者、推动全球科技进步的象征。

日本《外交官》杂志称,阅兵展示了“新一代武器装备”和“中国军队结构的新格局”,认为中国的改革提升了解放军作战能力,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实力。该刊指出,多国领导人出席活动,反映出中国在维护地区稳定进程中不断攀升的影响力。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当天发表多篇报道关注九三阅兵现场细节,并表示在北京举行的这场盛大阅兵,把军备展示与爱国情怀融为了一体。文章表示,此次阅兵式上有众多外国领导人出席,展现了中国在外交方面的影响力。

法新社、美联社等外媒还提到,北京街头巷尾洋溢着浓厚的纪念氛围。从建国门延伸至复兴门的长安街上,多组精心设计的立体花坛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东单路口的四组花坛,正以铭记历史、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将厚重的历史叙事藏进花叶之间。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则注意到,在阅兵式开始前的几个星期里,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就已经有数百个有关阅兵的热门话题出现,这些话题洋溢着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有的视频将历史与现代科技融合在一起,使用AI制作的视频缅怀抗战老兵,还有帖文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用“硬核浪漫”形容阳光映照下的战斗机。

贡献

“中国是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

美联社报道从历史角度切入,称阅兵是“二战中饱受摧残的国家展现力量的时刻”,称赞中国既缅怀历史、告慰英烈,又展望未来、宣示和平,有效凝聚了国内外共识。报道指出,阅兵活动提醒世界,中国对盟军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文章指出,中国人民14年的抗战以及作出的巨大牺牲,开辟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方战场,为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阿尔及利亚丝路新闻网刊发文章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军民担负起支撑东方主战场的重任,极大消耗和削弱了日军,迫使日本放弃了北进计划,延缓和牵制了其实施南进计划,为支援盟军彻底战胜法西斯作出重大战略贡献。

然而,这份贡献却屡遭忽视。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盟军的重要伙伴,却常常被忽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这样评论说。

美国“反击”网站文章指出,西方的二战集体记忆中存在着一个醒目的空白——在这场被称为“全球范围的”战争中,中国的角色始终被边缘化。中国早在1931年而非1939年就率先进入那场冲突,并持续抗战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在此期间,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牵制了日军50%以上的海外兵力,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等领袖均承认中国对战争结局的决定性影响。报道指出,北京的纪念活动是对西方垄断二战记忆的有力反驳。报道引用澳大利亚学者沃里克·鲍威尔的观点指出:“80年来,西方将二战改写为欧美胜利史。今年的中国纪念活动正是要挑战这种集体失忆,展现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主力军所作出的贡献。”

肯尼亚主流媒体《星报》刊发评论员文章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已80年,但其历史的大部分内容仍然被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所掩盖。这种所谓“主流叙事”往往忽视了中国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在抗击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过程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文章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心阵线和重要支柱。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

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学教授纳迪娅·希勒米也在希腊《现代外交》杂志撰文指出,中国是第一个与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作为全球关注中国事务的学者和专家,我们有责任重新明确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远离西方和美国意识形态叙事的框架,正视中国在同盟国战胜轴心国过程中所扮演的先锋角色。我们反对任何洗白侵略、篡改历史的企图。我始终与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一道,致力于还原中国的历史功绩,通过回顾二战期间中国与西方合作战胜法西斯的历史,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应有的地位和更大的影响力。

意义

“促进和平对话,加强国际合作”

《华盛顿邮报》报道指出,此次纪念活动昭示着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中国为国际和平所作的贡献。俄罗斯东方媒体网文章强调,中国抗战对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以及实现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为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全世界都不应忘记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

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与俄罗斯塔斯社在联合报道中特别提及阅兵式结束时广场上放飞的8万羽和平鸽,强调纪念活动表达了对和平的寄望。多篇外媒报道指出,中国通过九三阅兵缅怀历史,不仅唤起国际社会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共同历史记忆,也展示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尼日利亚《先锋报》刊发评论文章《中国的纪念——从和平到团结》,讴歌了中国人民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英勇抗争与牺牲精神,并指出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当下维护全球和平依然任重道远。文章盛赞中国始终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践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庄严承诺,为动荡世界注入了稳定力量。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时刻到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指出,此次阅兵,是中国向世界传递实力与影响力的窗口,也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铭记、对未来的自信,以及向世界传递出的民族自豪感。

巴西247新闻网刊登题为《中国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推动世界和平的力量》的文章指出,9月3日,中国传递出一个清晰、鼓舞人心和强有力的信息:一个大国可以不诉诸战争而崛起,可以不侵犯任何国家而维护主权,可以不筑高墙而架设桥梁,成为世界秩序的积极参与者。中国重申对和平与共同发展的承诺,邀请世界思考历史的真正教训。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文章指出,中国的九三阅兵彰显了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对全球治理的担当,以及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意志和维护国际稳定的能力。文章指出,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克服二战创伤提供了有力的途径。它将关注点从过去的分歧转向基于相互尊重、共同责任和持久和平构建的未来。在世界和平面临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的权威性被削弱的背景下,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守护者。

塞内加尔门户网站“塞内新闻网”文章称,80年前,世界饱经战火摧残,也见证了各国为实现和平正义书写的光辉篇章。当下,冲突与动荡仍在持续,人们应当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铭记历史牺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携手捍卫人类共同价值,守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

南非独立传媒网站刊文说:“缅怀历史能引人深思,激发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推动各国团结起来,共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事业。在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当下,我们更应该促进和平对话,加强国际合作。”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