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磅士卑省一家中资芒果加工厂内,工人们在制作芒果干。
本报亚太中心分社 乔恩·提亚拉摄
柬埔寨桔井省一家中资香蕉种植园内,工作人员将采摘后的香蕉挂上运往包装厂的轨道车。
本报亚太中心分社 乔恩·提亚拉摄
柬埔寨西哈努克省一处椰园中,当地果农在采收椰子。
本报记者 白元琪摄
当前,柬埔寨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蓬勃发展,柬埔寨输华水果清单不断拉长。今年8月,首批2吨新鲜榴莲从柬埔寨空运至中国河南,标志着中柬鲜果空运通道正式启用。榴莲也成为继香蕉、芒果、龙眼、椰子之后,第五种获得对华直供资格的柬埔寨鲜果。中柬农产品贸易与通关便利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大臣邓迪那表示:“中国市场为柬埔寨优质农产品出口提供重要机遇,柬中加强农业合作对推动柬埔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批萧条多年的椰园重焕生机
西哈努克省地处柬埔寨南端,紧邻泰国湾,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让这里盛产椰子。过去,由于销路受限及产业发展滞后,不少椰子长期低价卖至邻国加工,许多当地农户选择进城务工。
“以前这里到处是齐胸高的杂草,通行都很困难。”西哈努克省波雷诺县的一处椰子农场经理考恩回忆说,2023年年末,听闻柬埔寨和中国即将签署椰子输华协议,波雷诺县的农户们纷纷扛起农具,带领全家老小翻新果园,“不少在金边务工的老乡都请假回来打理果园和农场”。
2024年2月,柬埔寨正式向中国出口新鲜椰子。2023年,柬埔寨椰子产量超过25万吨,同比增长2.4%。
“这片果园过去到处是腐烂果实堆成的‘椰山’。”柬埔寨哈伟公司负责人林建忠指着考恩的农场说。柬埔寨椰子获准输华后,林建忠和团队第一时间赴西哈努克省、磅士卑省等地考察,与当地果农洽谈合作,逐步带动一批萧条多年的椰园焕发生机。“我们的收购价是果农路边零售价的两倍多。”林建忠说。
看到不错的市场前景,曾在泰国管理果园多年的考恩选择返乡发展,精心打理椰子园,并成为哈伟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我们的椰子供不应求。”考恩笑着说。
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金港高速西哈努克省出口不远处,记者来到哈伟公司的一座现代化椰子加工厂。车间内,多条加工线安装完毕,数十台去皮机整齐排列。“我们从中国引进设备,推动椰子去皮、分级等工序实现本地化,大幅提升处理效率与品质。”林建忠说,公司还计划补充新设备、扩建包装车间,为下一阶段的大订单做准备。
索潘是加工车间一组组长,曾在泰国从事椰子加工工作多年,练就了慧眼识“椰”的本事。通过观察椰子品相,他能快速判断果肉厚度、水分含量。“中国市场对品质要求高。果子太生,水发酸;太熟,又会发涩。拿捏得准,才能出好货。”索潘侃侃而谈。如今他回到家门口工作,收入和在泰国差不多,也有了更多时间照顾家庭,“孩子能在本地上学,我安心多了。”
如今,像索潘这样的农民工陆续返乡,为柬埔寨椰子加工业注入人才力量。“他们技术过硬、上手快,还带动了一批新工人成长。”林建忠说,更多柬本土企业加快推进流程标准化,完善培训机制,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附加值。
“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和加工业配套日趋完善,未来柬椰子产业有望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柬埔寨中国商会农业协会会长潘东风表示。
农贸合作迈向“产业提质”新阶段
当前,中柬农产品贸易步入加速发展轨道。根据柬埔寨商业部的最新数据,2025年1月至7月,该国主要农产品出口额超过24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中国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自柬埔寨进口农产品总额达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占同期双边贸易总额逾1/4。随着越来越多农产品获准出口中国,为进一步保障质量,柬埔寨农林渔业部计划建立二维码原产地识别系统,涵盖种植地、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等信息,以提升产品透明度和安全保障。
中国海关总署不久前宣布,正式允许符合条件的柬埔寨毛燕及食用燕窝出口中国,并推出多项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柬埔寨政府积极鼓励具备初级加工能力并有意向出口燕窝的企业和个人申请相关资质。柬埔寨金丝燕协会会长苏伊·科克提恩表示,全国已建成燕屋逾5000座,年产燕窝约百吨,“中国市场是柬燕窝产业走向规范化、品牌化的‘催化剂’”。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在加紧布局柬埔寨榴莲输华商机。2021年,柬埔寨芒果获准输华,柬全国短时间内增加了200多家芒果干加工厂,生意火爆。
柬埔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表示,中国是柬埔寨第一大农产品贸易国,今年新增3类柬埔寨农产品出口,标志着柬中农贸合作从“准入许可”迈向“产业提质”新阶段,“柬中拓展农产品贸易空间巨大”。
(本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