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二十五载守初心 扎根山区育桃李

山阳县天竺山镇九年制学校张兰英从教二三事

2025-09-10 14:35:08 来源:西北在线

秦岭南麓国家级四A森林景区天竺山脚下有个九年制学校,学校里有位年逾不惑,一天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忙个不停的女教师,她叫张兰英。大学毕业后,她扎根山区学校讲台二十五年,从扎着马尾的师范生,到优秀女校长,从县人大代表、到市级劳动模范,但不管是任何时候,始终没有卸下当班主任,带语文课的一线从教重担,硬是把自己活成了山里孩子眼里“不落山的太阳”。

dachshund

土坯房里的“守灯人”

二十五年前,张兰英大学毕业背着铺盖卷走进校园时,看到的是土坯房教室的玻璃窗上没有玻璃,糊的塑料纸被秋风吹得哗哗响。孩子们的课桌高低不齐,木凳缺胳膊少腿。虽然孩子们衣着陈旧破烂,但个个眼里的光比窗外的太阳还亮。山里生、山里长的张兰英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只有读好书才能改变山里人的命运。“这书,我得教好。”从此,张兰英从心底坚定了扎根山区教育教好书的决心。

张兰英的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农村人,经常对张兰英说:“农村娃念书,是扒着土坎往高处走,你得多拉一把。”这话成了她的信条。有年冬天,学生小娟的棉袄破了个大洞,寒风直往里灌,张兰英连夜给她缝好。当小娟穿着温暖的棉袄,红着眼眶说“张老师比娘还好”时,她忽然懂了:山区教师的讲台,不止教知识,更要焐热一颗缺爱的心。

后来学校通了电,可每逢雨天总跳闸。她就把家里的煤油灯带到教室,灯芯拨得亮亮的,照着孩子们的课本,也照着她在黑板上写的“知识改变命运”。有孩子问:“张老师,你会走吗?”她摸着孩子的头笑:“你们不走,我就不走。”这一诺,便是二十五年。

讲台前的“拼命娘”

“我们是一家人,你们都是我手心手背的肉。”每年开学第一天,张兰英总会把这句话揉进班会里,更揉进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里。男生打球扯破裤子,她的针线笸箩总在办公室备好,课间十分钟就能缝出整齐的针脚;秋冬时,孩子们洗脸没热水,她就早早起床,用蜂窝煤炉子给一壶一壶烧热水等着孩子们来洗;孩子洗头怕感冒,她把家里的吹风机带来,在走廊里帮孩子吹干头发,热风裹着洗发水的香味,成了校园里最暖的气息。

阿文的出现,让她成了“不要命的老师”。

阿文的父母是聋哑人,爷爷瘫痪在床10多年,奶奶快80岁了,患有眩晕症。就是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阿文却十分聪慧,小升初时数学考了满分。但进入中学后却栽进了网络游戏魔圈——他躲在网吧通宵联机,考试时建群传答案,被抓到时还梗着脖子喊:“我学再好,家里也没指望!”

张兰英没骂他,只是把学校一楼的库房腾出来,收拾好,摆上书桌,取名“特号男生宿舍”,把年级前25名的男生和阿文“捆”在一起住。那段日子,她晚上12点去查寝,凌晨两三点也去查。有时,阿文偷偷藏手机,她就站在阿文身边,跟他聊瘫痪的爷爷、眩晕的奶奶,“你要是垮了,这个家就真散了。”

也许是连日昼夜操劳过度,那天她正讲《背影》时,突然眼前一黑,重重靠在讲台上,就在要倒地的时候,前排两个学生慌忙上前扶住了她,她强忍痛苦戏谑地对阿文说:“阿文,你晚上如果还玩游戏,不等你参加中考,我就一命呜呼了。”这句话像惊雷,炸醒了阿文。他课后攥着皱巴巴的检讨来找她,愧疚地说:“张老师,我不玩了。我要考县中。”后来,阿文以优异成绩被省重点中学山阳县中录取。拿到通知书后,特意来给张兰英鞠了个躬:“您不仅是老师,还是我的娘。”

债务堆里的“挑山工”

2024年秋季开学前夕,县教体局一纸文件任命张兰英为天竺山镇九年制学校校长。县教育局局长叮嘱:“你可是山阳县第一位中学女校长,希望你不负众望。”局长的话让张兰英感到肩上责任和压力的沉重。这压力不仅是全县各学校教学质量的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当时天竺山九年制学校还有外债十多万元,十一名教师缺口。开学在即,学校原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的进城,有的镇级交流调走,还有请产假的,全校472名学生九个年级十多个教学班,只有专职教师10人和7名兼职教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第一时间跑到镇教育总支,软磨硬泡调来7名教师,转头又把自己的课表排得满满当当:除了继续担任班主任、包扶年级组,还深入一线带课。早上初三上语文课,中午盯初二年级班会,下午还要处理学校债务。有次债主堵在门口要账,她把自己的工资卡递过去:“这钱我每月还,孩子们的课不能停。”

最忙的时候,她一天睡眠不到4个小时。批改作业到深夜,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天不亮又去宿舍叫学生起床。同事看她熬得满眼血丝,都劝她歇歇,可她摇摇头,湿毛巾擦把脸,继续工作。大伙都感叹:“张兰英这个劳模当之无愧。”

古城墙下的“摆渡人”

七年前的暑假,张兰英受当地一成功人士胡仁俭委托,带领天竺山镇九年制学校21名孤、残、特困学生到西安游学。波波这个双腿残疾的男孩,硬是她扛着轮椅连推带背到西安游了一次。能坐轮椅的路,她就推着他走,上台阶时她就背着他走。游罢古城墙返回时,波波含着热泪说:“老师,我是趴在您的背上登上了明城墙。我都忘了自己是个残疾人!”张兰英喘着气笑道:“以后你要走的路,会比城墙还高还宽呢。”

dachshund

后来,波波考上陕西中医药大学,全家要去咸阳陪读,租房的钱却没着落。张兰英连夜在微信公众号写了篇《安能蹀躞垂双翼,波波圆梦出故里》,字里行间满是心疼:“这孩子啃着干馍刷题,轮椅碾过山路去考试,他该有个光明的未来。”文章发出两天,46121.32元捐款涌来,她一笔一笔记在本子上,连5元、10元的零钱都标注着“好心人捐”。

波波大学毕业后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永寿县中医医院录用,他特意回学校看张兰英,告诉她:“老师,我现在能给病人看病了,就像您当年‘治’我的迷茫一样。”张兰英看到走上工作岗位的波波,眼眶红了——她这辈子没教出什么“大人物”,却看着一个个山里娃,从土坯房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就够了。

学生安全的“保护伞”

在学生遇到危险时,张兰英完全就是个挺身而出的勇士。有一次,张兰英正从学校门口路过,听到一阵吵骂声,她立即赶去一看,原来是一社会青年,正拿起手电筒恶狠狠朝她的学生强子头上砸去。她立即冲过去,一把揪住那名社会青年的衣领,拽进学校安全办公室。那名社会青年指着张兰英的脑门说,“张兰英你小心,总有一天我会杀你。”张兰英毫不畏惧地回应道:“我仰着头等着你,你家和我家也只有一梁之隔。”张兰英的勇敢震慑了那名社会青年,也深深打动了强子。从那以后,强子彻底改变了,他开始认真学习,尊敬师长,乐于助人。毕业时,强子在给张兰英的留言中写道:“老师,你救我于危险之中。虽然今天我要离开你了,可你是我永远的老师。”(王荣金)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