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甘肃庆阳发展沙棘产业,探索生态与经济共赢——

黄土高原点“棘”成金

2025-09-12 10:09: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沙棘果。

黄 晓摄

庆阳市生态防护型沙棘林。

黄 晓摄

甘农公司生产线上的沙棘饮品。

雷彩利摄

村民抱着刚刚采摘下来的沙棘果。

田 伟摄

梁帆(左)指导村民采摘沙棘叶。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

今年夏天,一批闪烁着金灿灿琥珀光泽、质地浓稠的沙棘原浆,从黄土高原深处——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启程。

穿越沟壑纵横的丘陵,跨越数千公里,它们最终在天津港装船出海,首次实现了甘肃沙棘产品的出口。华池川峁间,沙棘林漫山遍野,曾经,沙棘果被认为是鲜有人问津的野果;今日,它又缘何广受欢迎,甚至走向国际市场?

记者来到甘肃省庆阳市一探究竟。近年来,当地以华池县为沙棘产业主体发展区,推动周边各县协同发展。通过系统性完善沙棘的育苗、种植、采摘及深度加工全链条,庆阳不仅让荒山秃岭披上绿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更是将生态效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药食同源,科技育苗“黄金果”

“咔嚓——”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柔远镇城关村的山坡上,张鹏飞手持大剪刀,熟练地修剪着半人高的沙棘树。作为腾升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在这片土地上已经与沙棘相伴了16个春秋。

沙棘是被誉为“维生素宝库”的珍贵植物。研究表明,这颗橙色的小浆果里蕴含着超200种营养物质,包括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成分。沙棘是我国首批确认的药食同源植物,明代《本草纲目》也曾详细记载了沙棘的药用价值。

华池县作为子午岭林缘区,具有悠久的沙棘栽培历史。近20年来,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持续推动沙棘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沙棘林面积总计超过47万亩。

在这片土地上,沙棘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项需要精心经营的产业。正因如此,育出一棵好苗就成了重中之重。

修剪完沙棘树,张鹏飞和几名村民来到合作社的沙棘育苗苗圃,在一年生育苗区里拔起了杂草。作为负责人,他带着大家既要照看50亩地的育苗苗圃,还要去山坡管护已经种下的沙棘树。

“沙棘树不太挑土壤、气温条件,但难点在于处理种子的壳。既不能伤害壳里的种子,还得完整去掉壳,我们摸索了很长时间。”经过反复尝试,张鹏飞总结出经验。每年春天播种时,要把种子放到60摄氏度的水里浸泡一昼夜,晾干后拿手轻捻,才能去壳。使用这种方法,现在合作社的苗圃里,每年可出苗500万株。

张鹏飞既是育苗人,还是栽种者、管护者。每年春季,他都会将一年生、两年生等沙棘苗分门别类,组织村民一一移栽到荒山土坡上。“政府政策支持育苗,还购买我们的苗,我们栽植好后负责管护,最终产出的沙棘果、沙棘茶等收益归采摘群众。”张鹏飞指着一处山坡说。

截至目前,华池县沙棘苗木培育面积超过150亩,年出苗可超过1500万株,为甘肃和其他多个省份种植沙棘提供了保障支持。

因地制宜,分类种植建基地

远看,沙棘林茂盛浓密、秩序井然,近看,几个人影在林中忽隐忽现。

在华池县柔远镇火焰沟里,县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梁帆带着几名工作人员,正跟大家讲解沙棘茶园中沙棘树的特征:“相对沙棘果园,茶园中的沙棘树密度更高,高度略低,两者雌雄配比也不一样。”

一上午时间,梁帆讲得深入,大家听得认真。这里是近年来当地建设的沙棘茶园,已经建成500亩,而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还有500亩的沙棘果园;视野再拉长,除了果园和茶园,9000亩沙棘林同样郁郁葱葱。

同样是沙棘,种植在茶园、果园还是单纯的沙棘林,由何而定?

答案是根据不同地形特征,因地制宜。拿生态防护型沙棘林来讲,它们主要种植于荒山陡坡、沟壑边缘、沙土地和砒砂岩区等生态脆弱区。这些区域通常立地条件较差,土壤贫瘠,水土流失风险高。在这些地方种植分枝能力强、根系特别发达、适应性更强的生态防护型沙棘林更合适。

庆阳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全境位于“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核心区,是甘肃省“三北”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其中,华池县是庆阳最北端地区之一,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衔接区,是阻挡北方、西北风沙向南入侵路径的前沿区。

而沙棘恰恰适合这里,它耐寒耐旱、抗风沙,在降水稀少的荒山陡坡、沙土地和砒砂岩等地都能生长。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到一人高的灌木,从上到下,都是防治土地沙化的宝贝——“地上枝叶似伞,地面落叶似毯,地下根系发达密集,形似一张网,都紧紧‘抓着’沙和土。”梁帆介绍,这种沙棘林也是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种类。

对于沙棘茶园而言,它们一般坐落在坡度相对缓和、背风向阳、便于管理和采摘的塬地或梯田。这类沙棘林注重叶片的品质和产量,因此会选用叶片肥大、叶色深绿、营养成分含量高的大果沙棘。春夏秋三季,群众采摘沙棘叶制茶,尤其在夏天,采摘沙棘叶已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

而在地势平坦、土层相对深厚、灌溉条件较好的塬地上,沙棘果园就成了更好的选择。通过精选品种,果实大、果柄长、少刺的沙棘在这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要想实现丰产又丰收,沙棘果园的种植必须考虑采收、加工因素。”梁帆表示。

目前,华池县的沙棘林里,大部分是生态防护型沙棘林,沙棘果园、沙棘茶园建设也正在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延伸链条,精深加工富群众

轻轻剪下一串饱满圆润的沙棘,仔细检查,再缓缓放到筐中,一天时间,咸翠丽身旁的枝条筐里已经满满当当。

咸翠丽来自华池县柔远镇城关村,每年9月到10月,沙棘果园里泛起橙黄色的“波浪”,沙棘挂果成熟,咸翠丽和乡亲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其实,咸翠丽已经为了沙棘忙活了一整年——在政策扶持下,林业部门和相关企业机构负责育苗、栽植、管护的沙棘长势正好。九到十月盛果期,群众可以来这里采摘枝条果;春夏秋三季,群众采摘沙棘茶;春秋两季,群众还参与沙棘林建设,获得务工收入,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元。

“平常不用操心,政府在种,收果和采茶的时候我们就来,政府还派专人指导我们咧!”咸翠丽用袖子擦擦头上的汗,手上动作不停。

采收下的沙棘浑身是宝,怎么打通用其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站在华池县甘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农公司”)的沙棘茶生产线旁,一股香气扑面而来。80米长的生产线上,几名工人熟练地将刚刚采摘下的沙棘叶清洗、晾干,随后进行杀青、揉捻、炒茶和提香等工序处理。

甘农公司是当地最早成立的沙棘加工企业之一,接收来自华池、环县等地的沙棘枝条果。经过十余年耕耘,自主研发的沙棘原料、原浆和饮料等产品陆续推出,产品销往全国多个省份,公司也成了当地农户种植沙棘的重要依托。

撕开一小袋沙棘茶成品,随着热水浇注在颗粒分明的茶叶上,金黄清亮的茶汤冒出缕缕茶香,味道甘甜。

“沙棘果的营养非常丰富,我们经过多番研究,发现以沙棘叶做茶,同样味道好、营养足。”甘农公司经理黄九龙表示,4吨鲜茶最后可产出1吨成品茶,非常珍贵。谈及沙棘产品持续创新的奥秘,他说:“要把沙棘特征和市场需求贴合起来。”

现在,公司已经建立起9条生产线,分别负责沙棘果、沙棘茶、沙棘原浆、沙棘籽油等的加工包装。2024年,公司累计收购沙棘5000吨左右,推出20余款沙棘产品,总产值超过4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当地沙棘原浆实现首次出口,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企业发展直接惠及当地村民。在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9条生产线所用沙棘果和沙棘叶全部从本地村民手中收购。还有100多名村民参与企业生产,每人每月可增收3500元以上。

在长期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庆阳积累下宝贵的经验,沙棘产业发展后劲儿更足。近年来,庆阳市先后出台《庆阳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庆阳市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强化政策支持,建成沙棘混交林55万亩,夯实了沙棘产业发展基础。

在黄土高原,一颗颗金灿灿的饱满沙棘,蕴藏着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小小的沙棘果正变成富民强县的“金果果”,带来更多健康和福祉。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