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13年的坚守,陕西好人刘祖秋用柔肩撑起3个家

2025-09-12 11:36:21 来源:西北在线

刘祖秋,女,1979年10月生,紫阳县界岭镇双泉村村民。13年来,刘祖秋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了三个破碎家庭的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韧品格,为孩子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曾获“安康市最美家庭”“安康好人”“陕西好人”等荣誉。

柔肩担重任,苦难中撑起希望之家

2012年,33岁的刘祖秋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嫁入紫阳县界岭镇双泉村的夫家。然而,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年逾古稀的婆婆行动不便,佝偻的身躯在岁月的侵蚀下愈发孱弱;大伯哥因矿难导致高位截瘫,生活起居完全依赖他人,曾经的妻子也因无法承受重压选择离开,留下年幼的侄女,懵懂天真,尚需呵护;先天聋哑的叔父,一生未娶,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度日。

这个由三个破碎小家拼凑而成的特殊家庭,家徒四壁的境况令人心酸。但刘祖秋没有丝毫犹豫,她与丈夫携手,决心将这三个支离破碎的小家凝聚成一个完整的大家庭。白天,夫妻俩在贫瘠的山地上挥汗如雨;夜晚,他们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光,盘算着如何改善家人的生活。就在生活刚有起色时,命运却接连给予这个家庭沉重打击:2013年正月,刘祖秋的小叔子在矿上遇难,弟媳带着孩子改嫁;2014年,丈夫投资失败后又确诊肝硬化;年迈的婆婆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而刘祖秋自己的孩子也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

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庭,刘祖秋没有逃避,而是毅然许下承诺:“这个家我来扛,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就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倒我们!”这句朴实的话语,成为支撑她走过艰难岁月的信念支柱。

至善润家风,困境中培育向善力量

在丈夫与病魔斗争的漫长岁月里,刘祖秋既是丈夫的精神支柱,又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一边用温暖的话语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着遭受投资失败和病痛折磨双重打击的丈夫,一边挑起了照顾三个家庭的重担。为了给大伯哥和丈夫治病,养育几个孩子,她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尽管如此,家里的日子仍然过得窘迫。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她尽力挤出时间去找零活干,种地、采茶、上山找药材、建筑工地扛水泥,从未停歇。她的双手布满老茧,肩膀被水泥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她从不叫苦叫累。

在极度拮据的生活中,刘祖秋始终坚持“善心不可断”的家训。给大伯哥买药时从不吝啬,自己却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她把侄女视如己出,三个孩子在她的言传身教下,都养成了互敬互爱、勤劳善良的品格。

最让人动容的是,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刘祖秋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课余时间都争着照顾家中的病人,抢着干家务活。就连年迈的聋哑叔父,也会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分担她的负担。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苦,却其乐融融,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大爱传乡里,平凡中绽放道德光芒

然而,命运的磨难并未就此停歇。船破又遇顶头风,丈夫熊洪银的病情不断恶化,尽管刘祖秋四处求医问药,想尽办法筹集医药费,带着丈夫辗转多家医院,但在2020年,丈夫还是救治无效离开了人世。刘祖秋悲痛欲绝,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家中两个孩子,小的3岁,大的7岁,正是需要父母关爱的年纪;侄女正在读高三,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聋哑叔父已经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高位截瘫的大伯哥依然需要全天候照料。巨大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但刘祖秋知道,这个家还需要她来支撑。

界岭镇双泉村村委会了解到她的困境后,及时伸出援手,为她落实了低保政策,并安排了生态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乡邻们也被她的坚强所感动,有的送来自家种的蔬菜,有的帮忙照看孩子。这些温暖的帮助,让刘祖秋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如今,刘祖秋的两个女儿已经上了小学,侄女也顺利考入了大学。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高位截瘫的大伯哥和聋哑的叔父都得到了很好地照顾。邻居们都由衷敬佩:“她一个弱女子支撑起这个家真的不容易。”13年来,刘祖秋用坚韧和爱心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先后获得“安康好人”“陕西好人”等荣誉。面对未来,她依然充满希望:“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了三个家的希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爱赞歌。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