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短板弱项,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旨在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年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50%。
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升政策知晓率与获得感:梳理产业政策图谱,动态更新并定期归集发布涉企政策;升级“陕企通”平台,建立“处长(科长)讲政策”制度,用好“发改干部大讲堂”平台,加大重点惠企政策辅导力度。
二、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构建“链主企业+重点配套民企”生态;动态梳理公布《产业链需求清单和技术标准》,搭建民营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力争链主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不低于30%、重点配套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不低于60%。
三、推动民营企业梯度培育与升规纳统:建立重点领域重点民营企业库,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等深度合作,力争2025年培育1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00家专精特新企业、6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纳统民营企业1500家左右。
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陕西“民营信用贷”;推动“信用陕西”与知识产权转化平台(陕西)、陕西股权交易中心互联互认,推广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典型做法。
五、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充分发挥贷款贴息政策撬动作用,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建设;发布《陕西省民间投资指引》《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手册》,定期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项目。
六、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持续推进“陕耀全球”百团千企拓市场活动,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托中欧(亚)班列(西安)拓展海外市场。
七、强化工作合力与协同推进:建立多方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恳谈会、座谈会;建立“链长制”挂钩民企制度,成立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建立省级部门联络员制度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季度发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