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榆林市榆阳区西沟村闫庄则新农村住宅小区的居民们热情地围住上门回访的郑登旺,高兴地说:“郑所长,自从小区电力改造后,现在打雷下大雨也不跳闸了,家里同时开几个电器都稳得很!”2024年,在郑登旺的积极推动下,这个从2018年仅1200人激增至2023年1.3万人的小区,终于彻底用上了“放心电”。
自1999年入职陕西榆林供电公司以来,郑登旺25载如一日扎根服务一线。丰富的基层经验让他练就一双“火眼金睛”,2023年4月调任科创新城供电公司中心供电所所长后,他在分析工单时注意到闫庄则小区每月至少发生两次故障报修。他第一时间带队深入现场摸排,发现低压线路陈旧混乱、“蜘蛛网线”层层缠绕,用电高峰时居民家中电器甚至无法正常启动。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郑登旺牵头制定了“老旧小区电力改造与服务质量双提升”专项计划。他带领团队逐户勘查,于2023年10月底正式启动改造工程。累计完成2986户表改造,新布低压线路5万多米,安装电表箱617个,新建10千伏线路1.3公里,新增9台变压器,从根本上解决了闫庄则小区电压不稳的问题。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郑登旺创新的“工单溯源工作法”。他从群众诉求中梳理出18项服务举措,建立“内勤指挥中枢+外勤作战单元”机制,将线损率、工单响应率等8项核心指标分解至班组,形成“一人一指标、一岗一清单”的闭环管理体系。
在横山区马扎梁村,这套机制精准对接种植养殖需求,他带领团队为该村加装3台公网变压器,开通农业生产用电“三零”服务通道,7个工作日内完成500余户低压用户的用电升级,新装增容690千伏安,保障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横山区马扎梁村养殖户曹玉山感慨地说:“现在用电很方便、很省心,多亏你们经常上门帮我检查用电设备,特别负责任。”在郑登旺的推动下,针对辖区养殖产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24小时响应养殖户需求,截至目前,已上门检查电能表及用电设备286户,解决用电问题3处。
他还聚焦农业生产,推动成立“农业生产用电保障联盟”,在榆阳区部署3台应急发电机,灌溉高峰期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承诺停电10分钟内恢复供电。去年以来已成功处置17起停电事件,保障了近万亩农田灌溉。
2025年2月6日,郑登旺带领科创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照例来到天鹅海则村、马扎梁村,对五保户和贫困家庭进行用电巡查。在贫困户孟海元家中,郑登旺带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队伍成员熟练地检查了线路和电器设备。孟海元看着忙碌的工作人员说:“现在用电可省心了,你们定期上门检查,有问题随时解决,心里特别踏实。”
为了将服务做细做实,郑登旺推动建立特殊客户用电应急档案,定期上门检查用电设备,宣传安全用电知识。2025年累计上门服务和走访特殊客户12余次,真正把温暖送到家。
医疗应急保障更显担当。2024年7月,苏庄则村移民五组一位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老人因突发停电面临危险,依托郑登旺建立的特殊客户用电应急工作机制,团队12分钟内调派应急发电设备到位,成功化解危机。
绿色出行方面,郑登旺推行的高效服务同样令人称赞。9月12日,上和院小区居民牛犇在“网上国网”APP提交充电桩申请后,仅几十分钟就接到团队电话,次日便完成装表接电。目前,郑登旺的团队已为397户居民安装充电桩,以高效响应助力低碳生活。
这份高效源于他推行的“网格化+数字化”服务模式。每位台区经理建立供电服务微信群,实时响应客户诉求,真正实现“办电不出户、问题不出村”。9月17日,白界乡草海则村康先生就在微信群中体验了“留言即响应”的便捷服务,由衷赞叹工作人员的贴心与高效。
“电力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服务好客户就是服务好自己。”郑登旺经常这么说。为持续提升服务品质,郑登旺还借助村组和社区力量,入户推广“网上国网”APP,深化网格化管理与内外勤协作,将便民服务、农网改造、安全用电等纳入村务综合治理,探索建立“村网共治”服务体系,筑牢了供电服务的前沿阵地。(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