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黑龙江省泰来县举行秋水切埋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现场测产会。测产结果显示,秋水切埋全量还田方式下,水稻亩产达到670.3公斤,在每亩节肥28%前提下,较对照田增产67.4公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刘宏斌告诉记者,秋水切埋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在秋季水稻收获后,少量补水至土壤饱和状态,之后将秸秆切埋至耕层土壤。
刘宏斌表示,相比传统秸秆还田方式,这项技术变秸秆春还田为秋还田,充分利用秋、冬、春三季200余天休闲期的有效积温;变旱整地为水整地,创造利于微生物活动的环境;变秸秆半量还田为全量还田,让更多秸秆碳回归土壤;变浅打浆为深切埋,避免土壤结构破坏,增加耕层厚度。
据了解,秋水切埋秸秆还田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历时多年自主研发,团队还配套开发了作业机具与水肥管理技术。
业内专家认为,秋水切埋技术农机农艺融合度好,破解了长期困扰东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的重大难题,为黑土地保护和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案。(记者古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