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铜川:“铝”动新时代 蓬勃向未来

2025-10-14 14:08:11 来源:西北在线

铜川曾以“煤城”之名刻下深深的印记,踏上转型突围之路,铜川以铝破局,逐步形成了以电解铝、再生铝、铝精深加工为主的全产业体系,成为陕西最大的铝材加工产业聚集区、陕西战略支持和重点布局的高端铝产业基地,铝基新材料链群乘势扬帆,成为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转型,塑造发展新动能

铝产业是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在有色金属中体量大,上下游关联度高,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铜川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有着深厚的铝产业发展基础。

铜川铝产业发展由来已久,1965年,按照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铜川铝厂筹建启动,1969年,第一块“铜川铝锭”成功下线,结束了陕西“无铝生产”的历史,为西北铝工业奠定重要基石。后历经多次技术改造和企业体制改革,1994年产能达到25万吨,曾是“中国铝冶炼企业50强”,生产的“玉华”牌铝锭是中国铝冶炼行业著名品牌,畅销全国20多个省区,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台地区。

深厚的产业历史成为转型路上的特色标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动力?铜川市委、市政府主动融入全省产业布局和产业体系,把铝及铝合金产业链确定为全市重点发展的“首位产业”。

2011年,铜川铝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陕有色和陕煤化两大集团出资成立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先后建成年产30万吨镁铝合金、4×35万千瓦时锦阳电厂、30万吨预焙阳极、120万吨冶坪煤矿等煤—电—铝一揽子循环产业项目。与此同时,铭帝集团10万吨铝型材、良鼎瑞8万吨特种铝线材、益鑫丰8万吨轻量化铝材、大秦铝业10万吨大扁锭和圆锭、世贸铸铝8万吨铝棒材、山河丽10万吨铝板带、陕建铭铝100万平方米铝模板、达美年产600万支铝合金轮毂等一批铝深加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铜川在全省率先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建立铝液协调供应机制,连续两年召开铝产业大会,成立省市两级铝业协会⋯⋯铝基新材料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已由2021年建立“链长制”时的20.8%提高到2024年的33%,在工业产业排名中位居第一,工业产值年均增速21.3%,较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出17.2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的“强支撑”。

开拓,集聚成势新高地

在企业自主创新交流系列活动暨第二届铜川市铝产业发展大会上,数十位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共话铝产业发展,为铝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未来5—10年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希望铜川铝加工产业抓住机遇,扶优扶强、招大引强,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范顺科表示。

“铝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铜川新时期工业领域的亮丽名片。下一步,陕汽将充分依托铜川丰富的铝材优势,进一步加大重卡产业链项目在铜川的布局,以实际行动为‘陕西制造、铜川配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水库说道。

面向未来,要做精铝产业,长链条与高附加值成为重要考量。

铜川选择围绕培育“龙头”“链主”型企业,持续做大产业基本盘。以美鑫公司30万吨电解铝为依托,发挥铝液直供降成本优势,现已聚集山河丽、世茂铸铝、鑫材鼎速等9户中游加工企业,具备年加工54万吨铝铸造材、20万吨铝型材、15万吨铝板带的能力。延链布局了达美铝合金轮毂、陕建铭铝、汐池聚合等5户下游精深加工企业,闭环建成安泰10万吨再生铝项目。

目前,铜川铝产品涵盖铝锭(液)及铝合金棒、型、线、板、带、箔和深度加工产品等10大类900多个系列,铝精深加工能力达到年产150万吨,具有“以一域服务全局”的产业基础,产业发展动能不断积蓄。

深耕,营商环境新沃土

在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铭帝集团展厅,从光伏支架、高铁建材、汽车刹车阀体,到手机背壳、电子散热器,一块块铝锭上演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形记”。

在陕西达美轮毂有限公司,一块块铝锭经过的自动化生产线后,变身汽车轮毂“驶向”世界各地。

陕西安泰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废铝加工车间,一捆捆废铝运送进熔炼炉,“涅槃重生”后成为闪亮的铝锭,销往广阔市场。

铜川铝产业从“一张白纸”到“壮美画卷”,离不开高效服务、高质落实。

铜川建立铝产业高质量月调度会议制度,市级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三次协调会,为13户企业解决问题31个。

就铝企业反映融资难问题,召集市内12家金融机构召开了“铜川市铝行业政银企座谈会”,推动耀州联社为3家企业授信6850万元;就企业反映废铝回收“第一票”问题,召开了“全市铝基新材料产业链税务知识讲座”,针对企业提出的30多个涉税问题进行了专题培训,根据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印制了《资源再生回收企业税收政策宣传手册》。建立铝液协调供应机制,以铝液为纽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电解铝转化率由2021年的55.6%提升到目前的88%。

“组合拳”构建“强磁场”。截至目前全市铝基新材料产业链规上企业已发展到16户,较2021年增长1倍,规下企业3户,1—7月完成总产值115.85亿元,同比增长12.7%,较全市规上工业高出5.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1.1%,拉动增长4.2个百分点。

从一炉铝火点燃产业希望,到一条完整产业链带动城市转型,再到一座产业新城引领区域发展,铜川的铝业发展之路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工业振兴的有力探索。(作者 杨佳)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