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铜川市王益区:科技赋能促转型 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2025-10-14 14:25:25 来源:西北在线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业在这片沃土上持续焕发新生。近年来,铜川市王益区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孟姜塬的鲜桃香甜多汁,王家河的苹果色泽艳丽、口感脆甜,已成为当地响当当的“金名片”,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如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增收,成为摆在王益区农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王益区坚持“人才兴农、科技强农”战略,以“赋能新农人”为核心抓手,通过系统化、专业化、实用化的农业技术培训,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活力,培育一支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近年来,王益区持续组织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农机安全操作与维护培训,聚焦农户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切实提升农户的科技素养与实操能力。

dachshund

在一场小麦种植管理培训课上,农户围在农业专家赵老师身边积极提问:“赵老师,小麦的常见病怎么确定和防治呢?”赵老师耐心解答:“小麦在春季要重点关注病虫害防治。比如条锈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鲜黄色、长条状排列的夏孢子堆;赤霉病则多发于扬花期,麦穗会出现粉红色霉层。一旦发现症状,必须及时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学员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这样的场景,在王益区已成常态。区里定期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深入一线,围绕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管理、水肥调控、病虫害识别等关键环节开展授课,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针对果树产业面临的病虫害难题,王益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科学理念,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果园中,频振式杀虫灯、性信息素诱捕器被广泛悬挂,有效降低成虫数量与产卵率;冬季组织农户开展人工干预措施,如刮除果树老翘皮、树干涂白等,从源头减少病虫害滋生。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既保障了果品质量安全,又实现了生态友好型发展。

“发动机是拖拉机的‘心脏’,需按说明书每作业50小时更换一次机油和滤芯;燃油滤芯每100小时清理一次;刹车系统每季度检查,磨损超1/3就必须更换。”在“三秋”农忙前夕,该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了农机安全技术培训会。培训现场,技术人员手把手示范拖拉机标准化操作流程,结合真实农机事故案例,深入剖析事故成因,强调依法依规操作的重要性,切实提升农机手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dachshund

农业培训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理念的革新。其核心意义在于推动农业生产从“靠天吃饭、凭经验种地”向“科学种植、精准管理”的转型升级。通过将先进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手段、农机操作规范等直接送达农户手中,王益区有效破解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真正让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下一步,王益区将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农业人才培育机制,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帮助更多农户掌握现代农技知识,提升农产品品质与品牌影响力。同时,着力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培养具备科学思维、掌握数字农业技能、适应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新农人”,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靠体力”到“靠科技”,王益区正以“赋能新农人”为支点,撬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新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新时代的农民正以更加自信、专业的姿态,书写属于乡村振兴的丰收故事。(丑鸿扬)

责任编辑:王菲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