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陕西省高院与陕西金融监管局、省委金融办共同举办“完善金融协同治理 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了陕西法院金融审判工作总体情况,发布了协同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和事例。陕西省高院副院长巩富文、陕西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张向东、陕西省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兴龙出席发布会。
巩富文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发展和安全。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强化金融司法与监管协同,是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人民法院服务保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实践。当前,陕西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为全省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新形势下,完整准确落实中央金融政策、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司法与金融监管部门打破部门壁垒,强化监管合力,同频共振,优势互补。
巩富文强调,陕西法院以“六动”工作机制为指引,持续深化金融协同治理。2023年4月,省高院与省级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协同治理机制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将原有的多元化解机制与风险防控机制整合提升为10项工作机制、30条具体举措。两年来,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推动金融司法与监管高效统一,有效破解了一批长期制约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介绍陕西金融审判情况时,巩富文表示,2024年全省金融审判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协同治理机制持续发力,2023年全省一审新收金融案件同比下降20.67%,2024年同比再降9.82%。全省法院深化"示范判决+委托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试点推行"金融不良债权核销预查证明"制度,累计开具证明3194份,为当事人节省大量诉讼成本。
在多元解纷方面,西安市碑林区法院构建“即时受理+前端调解+便捷核销+终局裁判”治理闭环,2024年5月以来成功调解金融案件6505件,调解金额1.64亿元,2025年一季度新收金融案件同比下降87.5%。宝鸡市金台区法院成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创新“法官+金融”工作室模式,累计调解案件321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用98万余元。西安市未央区创新构建"法院+金调委+金融机构"联动机制,2024年审结涉金融企业纠纷3532件,平均审理时长仅10.89天。
在风险防控方面,安康中院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涉诉纠纷上升问题发出司法建议,推动专项整治,2024年全市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同比大幅下降。在何某某与某银行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中,法院认定银行错误上传不良征信的侵权责任,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在服务创新方面,全省法院坚持依法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在杭州某资产管理公司票据追索权纠纷案中,对“应收账款转让+票据背书”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给予司法确认;汉中法院通过重整程序帮助陕南医药公司等16家企业重生,化解金融债务9.93亿元,实现“破产不停产,员工不失业”。
在府院协作方面,各地法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部门联动的协同治理格局,汉中中院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企业破产处置协作机制,探索“担保债权留债十年+职工债权债转股”重整方案;安康中院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召开协同化解座谈会,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纠纷化解格局。
巩富文表示,这些典型案例和事例是陕西法院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陕西法院将持续深化金融协同治理机制,重点抓好协同治理机制建设、金融风险全链条防治、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提升、金融司法服务保障能力优化等工作,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