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至17日,由南京市对口帮扶商洛市工作组、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商洛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南京教育文库商洛行暨镇安中学第三届课堂开放日”学术活动,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顺利举行。南京市对口帮扶商洛市工作组组长、商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千峻,商洛市教育局副局长郭建军,商洛市教研室主任林祥武,镇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忠海,镇安县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荣纬等领导出席活动。南京市教科所和商洛市共39位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协作·共享·提质”主题,通过课堂展示、专题评课、微讲座等多种形式,推动苏陕教育协作走深走实,为商洛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维联动,共绘教育协作新图景
10月15日上午八点三十分,活动开幕式在镇安中学综合楼519会议室举行。镇安县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荣纬主持仪式。镇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忠海、商洛市教育局副局长郭建军、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奚松等领导先后。南京市对口帮扶商洛市工作组组长、商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千峻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协作是苏陕对口帮扶的关键环节,要以“名师送教”“资源共享”为抓手,推动商洛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课堂开放,展示教学改革新实践
本次活动突出“全学段、多学科、沉浸式”的课堂开放与研讨特色。高中阶段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10个学科,共20节公开课在镇安中学同步开展。南京与商洛两地教师开展“同课异构”,如语文《长句改短句》、数学《函数奇偶性的应用》、英语《Understanding Ideas: Longjing Rice Terraces》等课题,呈现了多元教学风格与课堂生态。
初中与小学学段的活动分别设在镇安县初级中学和第三小学,课程内容涵盖《背影》《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司马光》《口算乘法》等经典课题。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深入课堂观摩,并在评课环节中精准把脉、提出优化建议。微讲座环节中,洪超、刘权华、叶旭山、唐文国等南京教育专家,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评价改革等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为本地教师提供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专家引领,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南京市教科所派出由副所长奚松、陈静带队,包括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内的17人专家团队。他们不仅是评课导师,更是“移动的教育智库”。在微讲座中,王跃平、陈林静、范韦莉等专家结合实例,分享了南京在课程改革、课堂转型、教研机制等方面的成熟经验,激发了商洛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深入思考。
镇安中学教师倪增添在课后表示:“南京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注重学生主体性和思维引导,让我对‘以学定教’有了更深的理解。”参与教师普遍认为,“课例+讲座+互动”的培训模式实用性强、启发性深刻,为自身专业成长拓宽了视野。
深化协作,谱写教育共进新篇章
“南京教育文库商洛行”不仅是一次送教活动,更是苏陕教育协作由“硬件支持”向“软件赋能”转型的重要标志。通过课程共建、师资共育、资源共享,南京与商洛正逐步构建起“跨区域教育共同体”。镇安县教体局局长朱荣纬表示:“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本地学校与南京名校结对共建,实现常态化交流。”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苏陕教育协作正以更实的举措、更深的融合,助力商洛教育迈上新台阶。商洛市教育局副局长郭建军强调:“这次活动不仅带来了课堂的变革,更点燃了教师心中的火种。我们将持续深化与南京的合作,共同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商洛答卷’。”
未来,苏陕两地将继续以教育为纽带,在课程开发、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协作,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