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红领巾讲述文物故事 让千年瑰宝“活”起来——扶风县“红领巾讲文物”活动成为青少年文化传承新亮点

2025-10-21 16:21:34 来源:西北在线

国庆假期,在扶风县博物馆内,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正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他们稚嫩却自信的声音,让沉睡千年的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这是扶风县深入贯彻落实第九次全国少代会部署的重要实践,通过“红领巾讲文物”项目,构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让红色基因与中华文脉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f60c6a1c4c79e1d2e185c59e009e1a71(1)

第四小学红领巾讲解员樊书华为游客讲解

在共青团扶风县委的牵头组织下,扶风县博物馆积极响应“红领巾+文物”小切口改革项目。联合县域内学校,依托博物馆文物收藏、研究及专业资源,以“讲、演、绘、唱”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红领巾”实践教育新场景。扶风县博物馆副馆长张建强表示:“让孩子们化身文物讲解员,从游客变为文化传承的主角,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更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绽放时代光芒。”

为了让文物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博物馆业务团队先后走进县内四所小学开展文物进校园活动。在扶风县第三小学,扶风县博物馆业务股副股长杨帆为孩子们详细讲解多件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激发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指导老师田敏娟欣喜地说“孩子们对扶风县文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认领文物讲解词,课堂氛围异常活跃。”五年级学生王韵涵回忆道:“第一次在同学面前讲解文物时,我很紧张,但看到大家专注的眼神,我感到无比自豪。”

4941ac7fe0984a62b38e39d34ab0f17eepand__jpg.heic~tplv-flrovnc8r8-s2-cC-q_0_0_0_0_q80

扶风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扶风小学指导活字印刷活动

在第四小学“文物入画·筝传文明”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将千年珍宝绘于纸鸢,在一笔一画间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审美。大队辅导员田斐老师感慨:“孩子们的作品虽显稚嫩,但每一笔都饱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通过馆校联动,文物故事从展厅走进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先队员心中生根发芽。

640

扶风四小开展“文物入画·筝传文明”实践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527123340

扶风二小走进扶风县博物馆参加端午节活动

a5fa6ce050560b2859c615b0b918652

“我来讲文物 为扶风文旅代言”讲解擂台赛获奖选手合影

为让“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强起来、活起来,团县委与县博物馆联手搭建了多层次的实践锻炼平台。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在博物馆成长”活动吸引了县内各小学33名少先队员参与讲解,经过严格培训与考核,最终20人受聘为“小小讲解员”,13人成为“小小志愿者”。

IMG_256

讲解员赛前培训

第二届“红领巾听我讲文物”擂台赛,16名小选手通过层层选拔站上舞台,展现出色的讲解能力。来自扶风小学的赵怡萱在讲解唐代铜镜时说道:“这面铜镜不仅照见了古人的容貌,更映照出大唐的繁荣与开放。”她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截至目前,“红领巾讲文物”活动已累计培养近50名优秀红领巾讲解员,他们不仅接受系统培训,更持续活跃在文化服务实践中,成为传播家乡历史文化的新生力量。

为扩大活动影响力,团县委、县博物馆与县融媒体中心协同发力,共同推出“童声讲文物 传承绽光芒”系列视频11期,浏览量5000多人次,通过少先队员视角,深入传播扶风周秦文化。让文物故事突破场馆限制,飞入寻常百姓家。

视频录制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扶风小学毛睿莹同学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查阅资料、打磨讲稿。他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互动,更让我们全家人都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情认同。”这些视频通过线上平台发布,让更多家庭融入文博事业发展,许多家长反馈,孩子参与活动后,不仅对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连表达能力、自信心都得到明显提升。

“红领巾+文物”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少先队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历史文化素养和志愿服务意识,也极大丰富了县域公共教育服务的形式与内涵。今年9月10日,《宝鸡日报》专题报道中将扶风县第三小学与县博物馆的红领巾讲解活动作为“传承”部分的优秀案例,标志着这一创新实践获得了广泛认可。扶风县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优化项目内容,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孩子有机会走进博物馆,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

旭日东升,小小讲解员们整理好红领巾,昂首前行。这场由红领巾主导的文化传承之旅,才刚刚启程。团县委将以“红领巾+文物”特色活动为载体,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夯实组织根基,为少先队员健康成长搭建更多实践平台,通过沉浸式文化实践培育新时代好队员,让红色基因与千年文脉交相辉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讯员 刘千荷)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