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山里愁就业、愁办事,现在社区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日子踏实又有奔头!”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居民张福堂的感慨,道出了2801户搬迁群众的共同心声。作为移民搬迁安置点,丹水社区聚焦“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核心目标,从治理、就业、民生、法治四维度发力,用实打实的帮扶举措,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园扎根安居。

网格化治理织密安居防线
丹水社区将106栋居民楼精准划分为六大网格,配备网格长6名、楼栋长54名、公益性岗位106个,构建“党总支+党支部+网格长+楼栋长”四级管理体系。网格员与楼栋长联动,既负责环境卫生整治,又联合镇市场监管所、消防办定期排查商户食品、用电安全,同时推行“警+网”联动机制,化解治安隐患。今年3月,社区召开网格化管理暨环境卫生保障大会,193名干部群众参会,推动环境整治与安全管理常态化。

多渠道就业激活致富动能
为破解搬迁群众就业难题,社区打出“创业+就业+培训”组合拳,为社区创业商户提供2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支持挂面、核桃等加工作坊发展。组织万朋辉电子厂、凯农魔芋厂2家社区工厂开展培训招聘,带动300余人就近就业。依托劳务输出站组织“点对点”劳务输出500余人。开设中式烹饪、家政服务、叉车等技能培训不少于8期,惠及400余人。
“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社区居民李大姐的话,折射出就业帮扶的实效,社区也因此获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精细化服务温暖民心
社区打造12个特色功能部室,便民服务室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公布“帮代办”清单,让群众有事“就近办”;依托网格微信群和线上小程序,实现了“群众派单—党支部书记接单—党员干部上门解决”的“指尖办事”新模式。今年汛期,社区积极联系丹凤县人社局等帮扶单位,为社区捐赠矿泉水、方便面、雨衣、雨靴等防汛抢险应急物资,筑牢民生保障线。同时,社区推行“一户一档”管理,通过上门走访与线上问卷收集居民信息,精准匹配服务需求。

法治化保障守护和谐稳定
面对搬迁群众生活习惯差异,社区组建7人“和事佬”小分队,培养6名“法律明白人”,构建“楼栋长初调、网格长联调、社区调委会终调”三级调解机制。社区联合镇司法所等部门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发放宣传手册、普法礼品800余份,200余名群众参与,推动法治意识深入人心,社区也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后续帮扶没有终点,我们会继续优化举措,让搬迁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社区党总支书记徐东涛表示,丹水社区将持续深耕帮扶“责任田”,让幸福之花在安置点常开不败。(张鹏)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