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安康多举措让老年人实现幸福养老

2025-10-23 17:02:43 来源:西北在线

本报讯(记者 陈涛)10月23日安康市召开老龄工作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旨在全面呈现全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与老龄事业发展成效,进一步凝聚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

安康市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当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7.59%。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14.94%,标志着全市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家门口养老更舒心。目前,安康市已建成标准化养老机构167家,提供养老床位2.39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55万张)。坚持将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65%以上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累计投资2.3亿元,实现了市、县公办示范性老年公寓全覆盖;2020年以来累计争取中省护理型床位建设补助资金4800余万元,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逐年稳步增长;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800户;推动97家医疗机构与139家养老机构签约开展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在中心城区和县(市、区)县城创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打造“中心+站点+上门服务”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成试点点位55个,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发展旅居养老机构10余家,推动养老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培育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4家,累计开展政府补贴性养老护理员培训6281人次;举办四届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达到2500余人。

政策保障日益完善。财政支持方面,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汉滨区、旬阳市、高新区每年不少于300万元,其他县(区)每年不少于200万元,专项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保障。同时,全面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政策:通过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渠道安排资金,切实满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的集中照护服务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将“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重度残疾人纳入集中照护范围。对具有陕西省户籍的城乡低保家庭中60周岁及以上的重度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全面落实经济困难家庭重度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200元/人/月)。目前,这些惠民政策已在全市各县(市、区)全面落实。

银发经济发展活力迸发。通过培育引进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和国有企业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有效缓解政府投资压力,激活养老市场活力。引入德亨仁厚养老集团、陕西反哺堂养老集团等知名团队投资或运营管理市县老年公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小区养老服务站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形成服务供给规模效应。目前全市已培育或引进连锁化市场主体4个,这些都为全市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积蓄了力量。

旅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安康生态优势,打造省级旅居养老示范基地9个、旅居养老机构8家,医养结合示范项目8个,12条精品康养旅游线路将秦岭山水、汉水风情与富硒美食完美融合。石泉、岚皋两县入选陕西省首批旅居养老试点县。推出多个旅居定制套餐,吸引了众多外地老年人前来体验,构建“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的合作格局。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安康市的旅居养老优势,极大地提升了安康市旅居养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显著提升。积极实施“三秦银龄行动”,组建由老专家、老领导、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等100多名老人构成的“银龄志愿服务队”,创新开展“七彩银龄”志愿服务项目。累计组织健康义诊、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12场次,参与老年志愿者达300余人次,直接受益群众超1万人次。并不定期走进养老机构开展慰问演出,以精彩的节目丰富长者生活,传递社会温暖。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自2021年国家启动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以来,安康市持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路径,通过不断完善社区适老化设施、优化为老服务体系,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努力实现老年人“住得安心、过得舒心”。截至目前,安康累计已有8个社区创建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