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街道轩苑社区便民食堂饭菜飘香,20余名老人边吃边聊着家常。“饭菜可口,几块钱能吃饱”,李奶奶脸上满是笑容。她想不到的是,半小时后,社区志愿者小张准时敲门,送来一份她因腿脚不便无法亲取的热乎午餐——这是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街道养老服务出现的一个缩影。

作为宝鸡市金台区老龄化核心地带,东风路街道以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为引擎,构建“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新格局,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吹开了一朵朵绚烂的敬老文明之花。
组织强引领 筑牢敬老根基
街道成立了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双组长”负责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养老工作融入发展大局,建立“党工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的三级联动机制以及“周调度、月通报、季总结”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敬老文明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街道设立老龄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统筹协调民政、卫健、文化、教育、司法等多部门力量,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网格员为骨干的为老服务网络,实现敬老服务触角全覆盖。
陈仓园社区慈善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党建阵地,6名专业党员教师和800余名党员志愿者常态化提供服务,开设 20多门特色课程,举办40余场集体活动,滋养近千位老年学员的精神花园。街道还开展“最美好婆婆”“孝老敬老模范”“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厚植敬老文化土壤,让党建阵地成为传递老年人价值的精神纽带。
资源广优化 织密养老网络
街道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目标,布局8个多功能社区养老机构,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配餐等服务,让2000多名长者便捷无忧。

宝石社区"一站式"照料中心,轩苑与西社区的智慧型老旧空间改造,陈仓园社区托养保健综合体……每一处转变都回应着养老难题。同时,政府购买服务精准入户,为困难、高龄与失能老人提供助医助洁等关键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机构紧密协作,为辖区全体老人铺设健康信息档案与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守护着健康安宁。
智能安防设备为独居、空巢老人家庭设置紧急“防线”;“银龄E课堂”则为老人们推开数字之窗,志愿者手把手指导智能手机操作,预约与视频通话技能,让千余名长者跨越了数字鸿沟。
孝亲传美德 厚植文化底蕴
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阵地,年均开展百余场活动:合唱团、舞蹈队、书画社、秦腔社等多样的文体力量在节日与日常间流动奔涌。重阳宴、饺子宴与金婚庆典中,尊老温情一次次沉淀成文化养分。挖掘宣传身边敬老孝老感人事迹,东社区张春玲家庭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母亲,陈仓园社区退休教师晏道生坚持义务为社区老人教授书法等故事广为传颂……他们的坚守与爱心,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鲜活教材。
司法部门深入社区开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普法宣传,设立老年维权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援助等服务。近两年成功调解涉老纠纷13起,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老年生活筑起法律支撑。
社会聚合力 拓宽服务维度
“银龄互助”志愿模式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帮扶高龄困难者,传递温暖力量;高校学生、辖区单位职工及居民广泛加入,组建的数十支队伍,长效化开展“邻里守望”“情暖夕阳”等服务。

陈仓园社区“爱心剪驿”理发、专业上门体检、互助行动累计服务近万人次。轩苑社区大食堂日均服务300余人,以“低价营养不限量”获赞;中医馆由退休名医坐诊,盐疗室预约火爆,形成了多元供给的良好局面;引入福泽康养集团、优仆老年事业发展中心等社会力量,实现了“居家+社区”服务的提质升级,养老样板间10余种智能设备使服务从“有”到“优”。
在东风路街道,养老服务不仅是责任的分工,更是价值的重塑:社区邀请长者进入治理领域,担任楼栋长、议事员与调解员,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文明创建中发挥余热,让曾经“被服务者”转变为“治理共建者”,增强老年人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从“基础保障”"到“品质优化”、从设施布局到服务可触、从被动扶持到参与共享——东风路街道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之路,映射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创新图景。这份答卷,关乎如何用温暖而智慧的力量,稳稳托起了老人们的幸福 “夕阳红”。这里的敬老文明之花,正越开越艳,为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谱写着精彩篇章。

2025年10月30日,东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帆代表街道受邀参加陕西省民政厅、省老龄办举办的2025年“三秦银龄盛典”庆典活动,在大会上进行了“全国敬老文明号”集体、“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个人授版仪式,东风路街道办事处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集体荣誉称号。(通讯员 王萌)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