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喻东平)近日,略阳县乐素河镇瓦房村烤烟基地里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近万斤金黄的烤烟分级打捆后,装满三辆农用车,缓缓驶往44公里外的烟站交售烟叶——这是该村出售的第二批烤烟。这个曾以传统农耕为主的贫困村,如今因烤烟产业的蓬勃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当地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的典范。

今年遭遇春夏连旱,瓦房村村委会组织烟地抗旱灌溉,从5公里外运水浇灌烟苗。(摄影 徐雪萍)
瓦房村位于略阳县西南端,与甘肃省康县接壤,是乐素河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巩固脱贫成果任务最重的村庄。过去,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规模小、效益低,还容易遭受野猪、野兔的侵害,种粮收入普遍不高。2025年,在略阳县烟草专卖局的指导下,瓦房村从农户整合流转土地60亩,试种烤烟56亩,并配套建设2座共560平方米的烤烟房及相关库房等设施,让烤烟产业扎下了根。

烟叶出炉,瓦房村村民在县烟草专卖局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烟叶分级。(摄影 徐雪萍)
最近,瓦房村收获的5000余公斤烤烟已全部售出,实现集体收入13.2万元。这片“金叶子”不仅实实在在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点燃了大家共同致富的信心与干劲。烤烟产业的发展,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村民武金生一家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村里烟地的拔草施肥,我和妻子都去务工;后期烟长成了,我又负责烟叶烘烤的技术管理。算下来全年增加了3万多元收入,再也不用外出奔波找活儿了。”武金生高兴地说。烤烟规模化种植在育苗、移栽、采收、烘烤、分级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务工机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收入显著提升。
“瓦房村是略阳县烤烟产业的一支‘新生力量’。”略阳县烟草专卖局副局长王斐介绍。为支持瓦房村发展烤烟,该局提供了覆盖全链条的“管家式”服务,从专业化育苗、专用肥配发,到种植、烘烤技术指导,再到专业化分级和烟叶交售,全程保驾护航。特别是在今年春夏遭遇持续干旱的情况下,该局及时采购并免费提供了杀虫剂、输水管、塑料桶等抗旱物资,又几次派出技术人员协助烟苗灌溉,帮助村里集中精力抓好田间管理,有效降低了种植风险和成本,确保了烤烟生产的顺利进行。

由于管理得当,虽然遭遇大旱之年,瓦房村的烤烟仍然获得丰收。村委会组织村民正在捆扎烟叶,准备入炉烘烤。(摄影 徐雪萍)
展望未来,瓦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守平表示,村“两委”将继续以烤烟为主导产业,推行“村集体+烟农”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抱团发展,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计划新建2座烤烟房,并对通往烤烟基地的1.5公里主干产业路进行拓宽硬化。通过未来3至5年的持续努力,瓦房村将奋力实现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村”的转变,让烤烟真正成为村民稳定增收、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