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卓堃 袁红梅)陕西农信汉阴农商银行漩涡支行(“山水田院”)党支部,地处秦巴腹地、凤凰山南麓,区域内山水秀美、田院古朴,辖内产业以生态旅游与传统种植业为主。“山水田院”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紧扣乡村发展需求,将普惠金融作为核心抓手,探索出党建与金融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提质发展的特色路径,切实履行陕西农信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
织密金融服务网格,筑牢生态守护堡垒。“山水田院”党支部立足辖内村组分散、服务需求多样的实际,以“主动下沉、精准响应”为原则,积极构建覆盖广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6名支部党员全部化身“金融网格员”,积极联合村级网格员、本地种养殖大户组建服务团队,每周至少3天深入田间地头、村组院落开展农村金融服务。通过“院落议事会”直面农户需求,现场解答贷款申请、业务办理、金融知识普及等疑问,依托“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小课堂”,结合春耕秋收、烤烟移栽、茶叶采摘等农事,讲解适配的信贷产品与涉农政策,普及防范网络诈骗知识,提升村民金融素养。今年以来,组织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10次,与村组党建联建活动4次,集中到村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教育12次。
特色化产业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山水田院”党支部针对辖区茶叶、民宿旅游、烤烟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做特做优做活”的思路,将金融资源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痛点,为乡村产业注入“活水”。做“特”,聚焦特色产业,打造示范带动效应。党支部立足区域产业特点,遴选懂技术、有信誉的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青年,重点推广“秦e贷”“乡村V贷”等线上普惠产品,支持其发展智慧农业、稻渔综合种养等产业,并将成功经验与运营模式复制推广给周边农户,形成“支持一个主体、带动一片农户”的良性循环。做“优”,强化评级授权,夯实信贷基础。为夯实信贷服务基础,精准支持产业发展,党支部首先全面推进建档评级及整村评级授信工作,组织党员网格员联合村级干部、产业带头人,逐户走访辖区农户与经营主体,详细摸排资产、经营规模、信用状况、产业需求等信息,建立“一户一档、一业一档”的精准档案库,累计为辖区3000余户农户完成基础信息建档,为后续金融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做“活”,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通道。党支部依托新型农业主体及种养殖大户名单,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将优质信贷服务及时送达每一户农户心坎上。“以前办贷款准备资料多,等的时间也长,现在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不仅上门来采集信息办理业务,而且效率高,办得快,不让咱多跑路!”在漩涡镇上七村烤烟种植大户谢大哥说道,“这30万元贷款,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田间地头,烟农们忙碌地采摘着成熟鲜亮的烟叶,正集中送进烘烤箱。在漩涡镇各村组有近2000余亩的烤烟种植,部分与老谢情况相似的烤烟种植户也都获得了汉阴农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助力烤烟等产业发展壮大,实现绿叶变“金叶”。今年以来,围绕猕猴桃、烤烟、茶叶等特色种植产业,累计为37户经营主体授信475万元;累计为343户农户授信2203万元,普惠涉农贷款净增1033万元,实现金融“活水”与绿色产业的精准对接。
指尖传递金融情,“适老化”服务暖人心。“山水田院”党支部始终将“适老化服务”作为提升服务质效的核心要求,通过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将金融便利送到群众身边,切实满足老年客户及行动不便群体的金融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四心银行”的温暖与担当。“以后有任何金融业务需求,您随时给我们打电话,一脚油的事儿......”客户经理况山林对刚刚办理完信息维护和养老金支取业务的李爷爷讲到。党员网格员化身“移动营业厅”,走进农户院落、深入田间地头。面对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他们携带移动终端设备,上门办理社保卡激活、密码重置等业务。一位高龄老人社保卡忘记密码,因其行动不便无法前往网点办理业务,该党支部书记得知后,立即安排专人携带移动背夹,上门为其办理密码重置业务,并在该村组为周边农户维护基本信息等基础性业务。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上门来耐心指导我办好了这笔业务,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老人紧紧握着客户经理蒋潇的手,眼里满是感激地说。该党支部通过“弯下腰倾听需求、沉下心解决问题”的贴心服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将金融便利与关怀送进千家万户,在山水田院间绘就党群连心的温暖画卷。用脚步丈量服务半径,用行动打破服务壁垒。今年以来,先后上门为辖内20个村组特殊客户群体办理各类业务超过100余次,升级22台助农e终端设备,为辖内客户群体提供暖心金融服务。
下一步,“山水田院”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扩大“整村授信”覆盖面,探索“生态资源+信贷支持”的转化路径,升级移动金融服务网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高效性,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深度融合,让党旗在山水田院间高高飘扬,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注入强劲农信动力。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