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十四五”工业成就看四川——2025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媒体团走进“中国酒都”与“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来自全国近30家主流经济媒体的社长、总编与资深记者详细调研宜宾白酒产业、动力电池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情况,探寻“十四五”时期宜宾工业发展之举,感受长江首城的蓬勃发展之势。

长江、岷江、金沙江在宜宾汇流
“十四五”时期,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由2020年的2863.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005.8亿元,稳居四川省第三,全国GDP百强城市排名升至87位。

媒体团走进五粮液集团(乔薇 摄)
宜宾经济缘何高速发展?媒体团调研发现,宜宾工业始终发挥着核心动力作用。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十四五”期间,宜宾市全部工业增加值预计将提高70%以上、工业化率提升至40%以上、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37%以上。
长江首城优越生态环境 酿出“中国酒都”
长江是温暖的。从雪域高原奔来的金沙江、岷江带着丰富的水和富饶的土,在宜宾汇合成长江,滋养着宜宾。

规模宏大的五粮液生态酿酒基地
千百年来,在这片联合国教科文及粮农组织认定的“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善酿的宜宾人,传承历史,不断提高酿酒技艺,以优质白酒产品,拓展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酿出了“中国酒王”五粮液,以叙府酒业为代表的川酒“小金花”,永乐古窖、高洲酒业、长兴酒业等7户“川酒原酒20强企业”,形成以五粮液集团为“航空母舰”,51户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30余户产业链配套企业组成的“航母舰队”,成为中国最成熟、最完整的白酒产业集群。
宜宾市酒业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景元说,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4000多年的酿酒史奠定了宜宾“中国酒都”的地位,宜宾白酒产区是“老天爷”的馈赠、“老窖池”的延续、“老技艺”的传承、“老地方”的记忆、“老百姓”的认同,“五老”基因密码在酒都宜宾浑然一体,凝练出天、地、人、文、市合一的白酒生态,成就了五粮浓香卓然东方的自信风华。

媒体团调研五粮液 (乔薇 摄)
2024年,宜宾白酒产区以不到全国白酒行业5%的产量,贡献了全国白酒行业30%的营收和20%的利润,成为中国首个规上酒企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的白酒产区。
宜宾以酒闻名,因酒而兴,发达的酿酒业,让宜宾成为“中国酒都”。宜宾白酒产业贡献的税收,长期占四川省白酒产业税收的比重超50%,宜宾市直接或间接从事白酒行业的工作人员超过3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可以说,宜宾市白酒产业于国家,是贡献税收、稳定就业、振兴乡村、彰显文化的“优等生”;于四川,是支撑“川酒振兴”、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排头兵”;于宜宾,是决定城市命运、全力发展的“一号工程”。
宜宾优质招商环境 育出“中国动力电池之都”
长江是奔腾的。涌动着的江水,蕴藏着巨量的电能。
本世纪初,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下,宜宾因丰富的水电资源,成为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宜宾市水电总装机容量为680万千瓦,占四川省的16%,其中,向家坝电站装机640万千瓦,近年来年发电量稳定在300亿度以上,为宜宾发展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清洁能源。

媒体团调研四川时代(乔薇 摄)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引领下,宜宾抓住时代风口,加强顶层设计,实现了动力电池产业从零到一的历史性跨越。
2019年9月,宜宾与宁德时代签署投资协议,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正式驶入快车道。
2022年3月,四川时代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同年,首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办。
2023年6月,宜宾被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同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
短短几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四川时代公司一角
围绕“链主”企业四川时代,宜宾市创新实施“产业链+基金+会展”等招商引资模式,以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为契机,累计引进动力电池及上下游配套项目120余个、协议投资超2000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300吉瓦时、现已建成180吉瓦时,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县(区)经济开发区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构建起了“基础原材料—电池电芯—新能源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齐全、配套能力强大的地区之一,现在90%以上的电池结构件都能在宜宾本地高效配套。
2024年,宜宾市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的16%以上、全世界的10%。

四川时代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与此同时,宜宾市还着力推动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联动发展,目前全市已引进凯翼等近6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一期已满园运营、二期已建成投用、三期正在加快建设。宜宾推动动力电池与新型储能深度融合,高标准规划建设储能产业园,已累计签约项目26个,引进了中国中车、中国能建等行业龙头,已形成18吉瓦时储能系统集成产能,正在打造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
宜宾工业“绿”动长江上游 产业“含金量”、生态“含绿量”同步提升
长江是澎湃的。奔腾不息的长江,为宜宾注入了“我住长江头,干事争一流”的激情,形成了“慕义求真、融酝和美、汇江向海、逐立上游”的宜宾新时代城市精神。
“十四五”以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阻力,宜宾的工业始终在奔跑。

宜宾高新区
2022年,宜宾市高位谋划,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期”及太阳能电池技术迭代“窗口期”,招引落地主流先进的大尺寸、薄片化工艺硅棒、硅片项目,以及新一代高效N型TOPCON电池片项目,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目前,四川高景获评“零碳工厂”,和光同程和四川东磁被工信部核定进入《2024年5G工厂名录》,四川高景硅片、英发睿能N型电池片出货量均排名全球第三,“乐眉宜”光伏产业集群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
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杨炯介绍道,“十四五”期间,宜宾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推动产业由“一白一黑”向“一蓝一绿”拓展,白酒、动力电池、光伏、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集聚成势,两大产业集群迈入千亿级;能源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焕新升级,蓄力发展新优势;新型储能、数字能源、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破局起步,向百亿级规模阔步迈进。当前宜宾正在探索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氢能(醇基燃料)、具身智能等新赛道,抢占“新风口”。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长江畔的宜宾,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实现了产业“含金量”与生态“含绿量”同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宜宾市规上工业绿色低碳产业产值提升到1700亿元以上,占规上工业比重的44.8%,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4.2%。

英发睿能公司一角
“我们实现了从‘化工围江’到‘绿色绕城’,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历史性转变。”宜宾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贾利华表示,宜宾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目前,长江干流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22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四年达100%。长江禁渔成效显现,长江鲟归来、红嘴鸥常驻,国家级美丽河湖“江之头”美景吸引八方游客,“宜宾蓝”频频刷屏朋友圈。
未来,宜宾市将积极谋划“十五五”新型工业化规划,持续实施“工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规模“十五五”期间突破万亿,积极争创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全国未来产业先导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宾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图片由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宜宾高新区、五粮液公司提供)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