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织密服务网 打造新样板——扶风县探索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观察

2025-11-14 09:10:34 来源:西北在线

深秋时节,关中平原天高云淡。11月11日,在扶风县午井镇高望寺村的“乡贤反哺·爱心助餐”点内,饭菜飘香,老人们围坐一堂,吃着热乎可口的饭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个为解决村里234名75岁以上老人就餐难题而设立的助餐点,是扶风县国家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建设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

自扶风县获批“国家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以来,这座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美誉的历史名城,举全县之力,锚定“首创必成”目标,在三级网络构建、服务质量提升、银发产业培育等关键领域持续攻坚,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可复制推广的县域养老服务“扶风样板”,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

织密“覆盖网”: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让数量庞大的县域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颐养,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扶风县的选择是:首先织密扎牢养老服务网络,打通服务供给的“神经末梢”。

“我们着力构建‘县级枢纽统筹、镇级桥梁衔接、村级触角延伸’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目标是实现‘服务零距离’。”扶风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县级层面,该县设立养老服务发展中心,统筹指导全县工作。更重要的是,建成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构建“5G+AIoT”智能底座,并深度融合先进大模型技术,打造涵盖老人安全监测、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的“四维融合”服务体系,还接入了消防安全预警机制,初步实现了全域协同、精准高效的“智慧养老”。

镇级层面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扶风县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800余万元,大力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医养结合中心建设。目前,城关街道、天度镇等5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以及杏林、午井镇2个医养结合中心已建成运营,镇级专业化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了87.5%。

村级层面则重在延伸触角。目前,130所农村幸福院覆盖了116个行政村,7所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着8个城镇社区,共同服务老人超过3.5万人。同时,124个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成立,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坚实支撑,让养老服务在基层扎下了根。

造好“样板间”: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

养老服务,不仅要有“量”的覆盖,更要有“质”的提升。扶风县积极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养老服务“品质新标杆”。

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为牵引,扶风县组建了80个村级老年协会,吸纳会员980人,培育出“银龄义剪”“银发调解员”“银师讲堂”“银发先锋团”等一批广受欢迎的老年志愿服务品牌。这些低龄、健康老人发挥余热,服务高龄、失能老人,形成了“以老助老、互助共赢”的良好氛围。

借助农村“熟人社会”的优势,该县构建起“邻里守望”互助体系,发动村(社区)力量推行“一对一”“多对一”精准帮扶。通过建立“一人一档”老年人动态信息库,实现了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探访关爱100%全覆盖。

舌尖上的养老,关乎最基本的幸福。扶风县已建成28个助餐点,今年以来服务就餐超过4万人次。除了高望寺村的“乡贤反哺”,还有绛帐镇西街村“新风食堂”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餐食,月均服务超1500人次;召公镇官道村助餐点推出“三餐有靠”服务,按年龄段制定差异化餐费标准,由子女按月支付……这些因地制宜的探索,切实保障了村内老人都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引入“活水来”:培育银发经济“新引擎”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可持续的投入和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扶风县注重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政策供给方面,该县出台了《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入职补贴实施办法》《关于公办养老机构面向社会老人提供服务的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从职能定位、管理体制、人事薪酬等方面明确了养老机构改革路径,激发了内生动力。

产业发展方面,一个占地44亩的银发经济产业园正在崛起,已产出康复辅具、保健器材、智能穿戴设备等5大门类171种产品。入驻企业陕西嘉盛科技有限公司的“嘉盛牌数码中频治疗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展示了“扶风智造”在银发领域的潜力。

人才是核心支撑。扶风县联动专业机构,按“城镇、农村、机构”三个模块开展养老护理培训20班次,覆盖1000人次,有力推动了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此外,该县还创新“养老+”业态,依托法门社会福利中心的区位优势,打造特色旅居养老服务体系,联合法门文化景区推出“文化旅居+健康养护”特色套餐,吸引周边及外地老人短期入住,在感受周原文化、佛骨舍利等人文底蕴的同时,享受专业的养老照护。

画好“同心圆”: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养老服务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的满意度来检验。扶风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细化服务举措,提升养老服务的温度和质感。

深化公办养老机构“开门办院”,组织“养老服务体验日”“老人走出去”等互动活动,让服务更接地气、更贴民心。强化公益属性,实现了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100%集中供养,并接收社会代养老人,精准回应不同群体需求。

为了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于民,该县组建了16支“养老政策宣讲队”,下沉到村(社区),面对面解答补贴申领、服务申请等疑问,真正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居家养老的安全与便利,扶风县已完成7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优化了他们的居家生活环境。同时,开展服务与设施“双提升”行动,改造家庭养老床位256户,实施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14万次,让专业的养老服务延伸至老人床边,实现了“养老不离家”。

“下一步,我县将借鉴先进经验,持续在特色品牌塑造、产业动能培育、民生服务提质等方面发力。”扶风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夯实智慧养老基础,做精互助养老模式,壮大银发经济业态,细化惠民服务举措,以钉钉子精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打造标准高、特色明、群众认可的养老服务‘扶风样板’,确保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努力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扶风经验’。”

从智慧平台的“云端守护”到邻里互助的“乡土温情”,从一顿顿暖心饭到一张张家庭养老床位,扶风县正以其务实的创新与探索,在周原大地上描绘着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生动图景,为破解县域养老难题提供了富有启示的实践路径。(通讯员 唐志强 杨云冰)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