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紫阳民歌剧《王二嫁嫂》入围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剧节目公示名单

2025-11-17 14:10:08

本报讯(通讯员 覃津津)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2025-2026年度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剧节目(演员)拟入选名单的公示,全国共有125部剧目入围。紫阳民歌剧经典剧目《王二嫁嫂》榜上有名,为这一陕西省濒危国家级地方戏曲剧种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紫阳民歌是流淌在秦巴山间的“活态音乐化石”,植根于紫阳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土壤,既有巴山的雄浑厚重,又含汉水的婉转灵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紫阳民歌剧与紫阳民歌在历史长河中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紫阳文化的独特标识。作为这一融合成果的标志性作品,《王二嫁嫂》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不仅立意新颖、结构完整,更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舞台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牢牢牵动观众心弦。剧中既不乏紫阳方言俗语的鲜活运用,让地域特色扑面而来,又留存了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音乐唱段,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也让紫阳民歌的魅力通过戏剧舞台得以更广泛传播。

作为348个国家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紫阳民歌剧不仅是紫阳人民的文化瑰宝,更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当地群众在文艺创作道路上奋进求索的生动见证。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紫阳民歌剧拥有深厚的艺术价值,但它同时也是陕西省濒危剧种,其传承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此次《王二嫁嫂》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公示名单,无疑是紫阳民歌剧传承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作为国家级文化工程,旨在通过现代音像技术留存戏曲经典,推动传统戏曲的活态传承。借助这一平台,紫阳民歌剧将突破地域限制,被更多人熟知与喜爱,为这一濒危剧种的“活起来”“传下去”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