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陈沙沙)在秦巴腹地、汉江之畔,陕西农信石泉农商银行始终坚守“姓农为农”初心使命,以“农信党旗红”品牌创建为总抓手,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服务民生、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强化政治建设、夯实组织基础、深化党业融合、严抓作风建设,走出一条党建引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让红色党旗在金融服务一线高高飘扬。
铸魂强基,政治建设走深走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陕西农信石泉农商银行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全年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数百场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重点,通过集中学习、案例剖析、廉政党课、警示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等多元形式,实现纪律教育全覆盖,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规范意识形态管理,组建专业宣传队伍,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累计刊发宣传稿件160余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刊发百余篇次,持续传递农信正能量。
大力弘扬榜样精神,组织开展向马百党同志学习活动,鼓励党员结合岗位撰写心得,2篇优秀作品被省联社安康审计中心OA系统采用,在全行营造出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固本培元,组织堡垒坚不可摧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陕西农信石泉农商银行着力优化组织设置,推进联合党支部“减量提质”,调整支部及党员隶属关系,选派党委班子成员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打造标准化党支部活动室,确保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转。
健全责任体系,制定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等责任清单,签订7类责任书,形成“支部主责、书记带头、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按季度召开党建形势分析会,建立动态销号台账,推动党建责任落到实处。
创新队伍建设模式,实施“双培养一输送”工程,选拔综合素质优异的员工走上中层管理岗位,举办青年干部座谈会、业务技能比赛,不断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赋能发展,党业融合成效显著
党建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服务发展的实践中。陕西农信石泉农商银行积极搭建“党建+”服务载体,推行“112”红色先锋机制,设立党员责任区、红星示范岗,组建党员攻坚队和志愿服务队,在信贷投放、不良清收、客户服务等重点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
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在前,累计清收不良贷款320余万元,营销贷款超240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担当。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党建+金融”模式,制定五大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编制精准营销清册,推进数字普惠贷款集中授信,普惠型涉农贷款、小微贷款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开展“共驻共建”志愿服务20余次,帮扶包联村成功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并斩获全县第一;联合公安等单位开展反诈主题党日活动,推动金融知识普及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彰显农信担当。
正风肃纪,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陕西农信石泉农商银行对照“六个聚焦”“88个是否”等要求,深入查摆整改作风建设相关问题52个,专项整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突出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
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新建和修订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作风建设监督检查等6项规章制度,制定违规行为诚信举报管理办法,聘请行风监督员,织密制度笼子。聚焦基层减负,将13项线下审批流程迁移至企业微信平台,实现申请、流转、审批全流程线上化,打破沟通壁垒,切实减少员工事务性工作负担。
建立纪委、稽核等部门联动监督机制,开展学习教育督导检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零容忍”,推动廉政家访常态化,涵养清廉农信文化。
党建引领方向,实干成就未来。陕西农信石泉农商银行以党建为引领,将红色基因融入发展血脉,既筑牢了政治根基、建强了组织堡垒,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与服务效能。未来,该行将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激发基层组织创新活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更强金融动能。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