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法治赋能烟火气 收官之年谱新篇

——淳化县2025年普法宣传亮点工作全景纪实

2025-11-25 09:33:06 来源:西北在线

本报讯(通讯员 陈昕)2025年作为“八五”普法收官冲刺的关键节点,淳化县司法局锚定“法治淳化”建设目标,以“机制创新破壁垒、场景优化贴民生、阵地升级强浸润”为主线,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县域发展肌理。从工业园区的“法治护航”到乡村田埂的“普法身影”,从微信端的“指尖学法”到网格里的“源头化解”,用精准务实的举措书写了一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答卷。

机制破局:构建“三级联动+场景嵌入”普法新格局

11

2025年作为“八五”普法收官冲刺年,淳化县司法局突破传统协同壁垒,打造“中枢统筹—部门联动—阵地落地”三级工作体系。在县域重大活动中嵌入法治元素,形成“节庆搭台、普法唱戏”的特色模式:荞面饸饹文化旅游节期间,设置“法治同行”主题展位,以“淳小司”“淳鼎鼎”等本土法治卡通代言人为IP,推出印有法律知识的手提袋、纸杯、手机支架等文创产品,7天累计吸引游客互动2.3万人次,“淳化司法”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突破千人关口。深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机制,在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中,联合28家职能部门搭建“法律诊所”,由律师、公证员现场解答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民生诉求,单日接待咨询群众300余人次,发放普法资料6000余份,实现部门协同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

场景革新:打造“沉浸式+定制化”普法新体验

12 

聚焦群众多元需求,将普法从“单向灌输”转为“双向互动”,构建三大特色场景:一是文旅融合场景:打破“摆摊宣传”传统模式,以荞面饸饹文化旅游节为核心载体,将普法自然融入7天节庆活动:在秦腔等戏曲表演间隙,安排普法志愿者结合剧情片段,用通俗语言解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旅游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等关联要点;唢呐演奏、民乐合奏等传统节目开场前,通过舞台大屏循环播放1-2分钟的“小凡普法”法治宣传短片,内容聚焦游客常见的消费纠纷、出行安全等法律知识;情景舞蹈《未央盛世 淳化相逢》表演区旁,设置法治文创展示台,供观众自由领取印有法律小贴士的环保袋;街舞表演区周边摆放“法律疑问收集箱”,由值班律师每日定时开箱回复,同时安排2名普法志愿者现场解答群众咨询,7天累计通过节庆活动开展普法互动3800余人次,实现“文化体验”与“法治普及”的温和融合;二是校园精准普法场景:以“更精细精准、更易学易懂、更见质见效”为目标,构建“传统宣教+创新载体”双轨模式:一方面筑牢传统宣教阵地,联合公检法司及教育部门组建“校园普法专班”,主动深入全县35所中小学开展“开学法治第一课”“安全知识讲座”“法律课堂”等活动,重点围绕校园欺凌防治、未成年人帮信罪预防等高频风险点,用案例拆解法律边界,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线下宣讲26场;同步采用“线上直播+线下视频课件”形式,开展青少年法治安全教育公益课堂直播,并将直播内容录屏上传至校园智慧平台,覆盖学生及家长超3万人次,守牢校园法治宣教“基本盘”;另一方面创新红色法治载体,推动“爷台山战役纪念馆”“桃渠塬革命旧址”成功入选全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法治教育”活动12场,让红色基因与法治精神深度融合;深化“模拟法庭”进校园工作,在淳化中学、城关小学等4所学校创建“红领巾法学院”,通过学生沉浸式参与庭审流程,强化法治认知;县检察院建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设置互动体验区、案例警示区等功能板块,截至10月已有15所学校1500人次学生在此接受系统化法治教育,实现“知法”向“懂法”的深度转变;三是民生服务场景:推行“分众化精准普法”模式,针对企业职工,深入润镇工业园区华翱洁净科技、荞花郎饸饹厂等12家企业,开展涉企法律宣讲6场、行政执法座谈会3次,将《劳动合同法》条文转化为“用工风险提示卡”“合同签订避坑指南”,覆盖职工800余人次;针对农村群众,结合“法律进乡村”行动,在十里塬镇、铁王镇等集市开设“法治大集”,用乡音讲解土地流转、宅基地边界、婚姻家庭等实用法律,现场化解类似刘某与李某宅基地纠纷的隐患问题47起;针对老年人群体,在社区开设“反诈茶话会”,结合真实案例拆解养老骗局,发放防骗手册3000余册。这种“量身定制”的法治服务让普法效能直达民心。

阵地深耕:构筑“全域覆盖+文化浸润”普法新矩阵

13

自“八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淳化县始终坚持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满足群众法治文化需求的有力抓手,推动法治阵地从“零散分布”向“全域覆盖”、从“基础建设”向“品质提升”跨越:一是实体阵地升级:构建“县—镇—村”三级法治阵地网络,累计打造十里塬村、石桥镇米仓村、铁王社区等11个标准化法治文化广场,其中新建的米仓村法治文化广场,将宪法条文、民法典核心内容融入景观设计,设置法治漫画石墩、“以案释法”主题背景墙、法律知识长廊等设施,实现“休闲中学法、漫步中悟法”;在8个镇(街道)、县内主干道路沿线安装大型铁艺喷绘宣传牌90个,内容涵盖反诈宣传、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相关法律知识;132个村(社区)实现普法宣传栏全覆盖,每月更新《民法典》解读、最新政策法规等内容,上半年累计更新宣传内容460余期,让法治元素遍布城乡角落;二是数字阵地延伸:以“小凡普法”为核心品牌,在“淳化司法”微信公众号构建普法传播矩阵,每天推送“理论学习”“热点关注”“以案普法”“重磅发布”等专栏文章3-5篇,结合本地电信诈骗、农资纠纷等案例拆解法律要点,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图文192篇、短视频14条,单篇最高阅读量达500余人次,公众号粉丝较年初增长1070%;三是文化阵地融合:深挖地域资源,联合文化馆创作剪纸法治作品50余幅,将《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内容融入非遗艺术,在十里塬村、米仓村等法治文化广场举办专题展览3场,吸引群众参观超8000人次,让传统民俗成为法治传播的鲜活载体。

价值赋能:实现“普法成效+治理效能”双提升

14

普法工作始终锚定基层治理需求,推动法治精神转化为实践效能:深化“法融网格”治理模式,整合司法、公安、综治等力量,建立“群众点单+网格派单+政法接单”服务机制,675名“法律明白人”与政法干警共同入驻网格,上半年累计开展入网格服务300余人次,排查化解邻里、劳资等矛盾纠纷240起,提涉及金额446.8万元;联合法院推行“巡回法庭+普法”模式,在宅基地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等案件审理现场开展“以案释法”,4次田间地头庭审吸引群众围观学习超100人次;法治创建成果丰硕,群众法治知晓率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法治已成为乡村振兴与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支撑。

站在“八五”普法收官与法治中国建设纵深推进的交汇点,淳化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化“场景化普法+精准化服务”模式,推动法治阵地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法治春风浸润城乡肌理,为县域发展注入持久法治动能。

责任编辑:郑艳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