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谭坝镇,美丽中透着温暖的气息,付家河的碧波与连绵的青山交相辉映。昔日偏安一隅的农业乡镇,如今正以“湖畔明珠”的全新姿态,在秦巴山水间熠熠生辉。近年来,谭坝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优良生态“底色”更浓,让融合发展“特色”更亮,让民生福祉“成色”更足,书写了一篇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

守护“绿底色”,铸就发展“金钥匙”
发展的抉择,源于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发现。谭坝镇山林密布,黄石滩、八一两大水库如明珠镶嵌,生态是其最大的财富。面对发展的考题,谭坝的答案清晰而坚定:绝不走牺牲环境的老路,而是要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并将其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为此,谭坝镇一方面厚植生态家底,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另一方面,则大力挖掘生态潜力,将独特的湖泊湿地景观与康养产业规划相结合,为“宜居谭坝”注入灵魂。同时,镇内马河、前河、惠坪等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在“拯救老屋行动”中焕发新生,安家寨腊肉、传统制茶等非遗技艺得以活态传承。生态与文化,共同构成了谭坝发展的坚实基座。

融合“农文旅”,激活产业“新引擎”
有了好风景,如何催生新经济?谭坝的破题之道在于“融合”。
传统村落“活”起来。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老屋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变成了承载乡愁与文化的宝藏。谭坝镇创新推动“传统村落+秦巴民俗+研学康旅”多元融合,在前河社区,中药材研学项目吸引着学生团队;在安沟有机茶园,游客们体验采茶制茶,一条茶旅廊道已然成形。

全域旅游“串”起来。一条精心规划的“湖畔明珠”生态旅游线路,将散落的景点“串珠成链”:从黄石滩水库的浩渺,到瓦铺古村的静谧,再向外对接桃花源景区与高铁站,谭坝正从“过境地”变为“目的地”。
特色品牌“亮”起来。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安沟茶叶、道地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跨越。“安沟红茶”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身价倍增;农耕体验、腊肉制作等活动,则让游客的“体验感”变成了村民的“收益账”。去年,全镇通过产业联动提供岗位200余个,群众就近增收超20万元。

共享“发展果”,描绘宜居“新图景”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谭坝的变化,写在百姓的笑脸上,也映在宜居的乡村图景中。基础设施不断跨越升级,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谭坝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打造出“安沟茶旅”“谭坝药谷”等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留住了诗意乡愁。

治理有效是和谐的基石。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管理与多元共治,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最美家庭”等评选涵养着文明乡风。如今,村容整洁、邻里和睦、产业兴旺,已成为谭坝乡村的普遍景象。
展望前路,风帆正劲。 下一步,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谭坝镇将继续紧扣“湖畔明珠·宜居谭坝”目标,在项目带动、市场培育、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让这颗秦巴山水间的明珠更加璀璨夺目,为全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的“谭坝实践”。(通讯员 何丽)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