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周照银 欧绪珍)地处秦巴深处的安康紫阳,是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汉江流经境内75公里,保护一江清水永续北上,是最大的政治任务。近年来,当地始终将水利建设融入全县发展大局,在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供给上精准发力。
初冬时节,在紫阳县瓦房沟水库建设工地,现场机器轰鸣作响,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自开工以来,科学制定施工计划,目前正全力推进主体浇筑工作。”瓦房沟水库工程项目经理王咏刚介绍。“施工团队实行24小时轮流加班制,大坝主体工程已完成土石方开挖12万方,土石方砌碴11万方,完成总体工程进度43%,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
瓦房沟水库是紫阳县“十四五”重点水利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紫阳县秉持“安全、生态、民生、智慧”四位一体治水思路,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水利建设,筑牢了水旱防御安全屏障,绘就了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画卷,构建了普惠 98%以上人口的供水新格局。
在省级和美乡村示范镇——蒿坪镇金石村,蒿坪河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的落地,让昔日“脏乱河”变身今日“幸福岸”。“河道水质明显提升,河堤修得整整齐齐,污水都接入了集中管网,再也没有乱排乱流的情况。”村民王贤芳笑着说,如今每到周末,常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优美的环境让大家游玩得格外舒心。
近年来,紫阳县还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县已配备275名护河员、27名巡河员,布设206个河湖监控点位,形成 “人防 + 技防”的全方位管护体系。“巡河员和护河员是河长制工作的网格化力量,县镇村三级河长在巡河过程中发现问题,会立即安排他们开展监管工作,发现生活垃圾及时清理。”紫阳县水利局河湖长制工作股股长丁西平介绍,通过这套坚实的管护体系,全县河湖水质近年来常年稳定保持在二类及以上标准。
水利建设带来的改变摸得着、看得见。在蒿坪镇双胜村,村民汪孝玲再也不用为吃水而发愁了,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水质特别好,喝起来很安全。”汪孝玲说。
据了解,“十五五”期间,紫阳县计划谋划水利项目115个,估算总投资45亿元,重点推进该县汝河、洞河、渚河、麻柳河4条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权河等山洪沟治理工程;包装策划江北、米仓山两个中型灌区,抓好22条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与5个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创建5条幸福河湖与6项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新建规模化供水工程一期、二期,推进农村饮水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率,推动群众从“吃上水”向“吃好水”转变。
紫阳县水利局局长哈红黎表示:“‘十五五’时期,紫阳将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为目标,以构建现代水网、筑牢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为核心,秉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四水’协同治理思路,持续发力水利建设”。



扫一扫分享本页





